高中生理想教育与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
作者: 许易峰摘 要:学习是一项艰苦长久的脑力劳动,它需要动机来促进与维持。理想是产生内因性动机及把外因性动机转化为内因性动机,并使动机产生持久维持力的一种良好中介。高中阶段是人最富有理想的时期,但多数高中生的理想还未完全确立,还很不成熟,因此正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以树立巩固,并利用理想教育来培养激发学生的长期的、主导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
关键词:理想; 动机; 培养; 激发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62-001
一、理想、动机与学习
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把动机教育作为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突破口,以动机教育促进学生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推动及维护学习活动和自身修养的强大动机。
而学习动机的产生又是另一个问题,它属于社会性动机,是后天习得的,一般不会无缘无故自动地产生,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契机,而对中学生,特别是对高中生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产生理想,根据自己的情况,即基础、能力及发展潜力,明确自我理想,力图实现自我理想,从而用此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持久稳定坚韧的自我学习动机。
理想是产生内因性动机及把外因性动机转化为内因性动机,并使动机产生持久维持力的一种良好中介。
二、高中生理想之特征
高中阶段是人最富有理想的时期。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过去)-存在领域(现在)-发展领域(未来)。对于高中生来说,未来的时间领域大于过去的时间领域和现在的时间领域,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高中生这种向往发展与未来的特性,使他们特别关心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前途。
所以,利用理想来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与激发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中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
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又有以下特点:
1.高中生内在动机占优势
高中生绝大多数的人学习活动主要由内在动机所引起、维持和调控。
2.高中生间接动机起主要作用
高中生的许多学习内容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学起来本身无乐趣,但是掌握这些科学知识、技能,对于将来的工作、劳动,为四化建设作贡献都是必要的,高中生必须坚持学习。因此,间接动机的发展,对高中生学习有重要意义。
3.“获得地位”是高中生的主导动机
高中生面临职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如能升上大学,既证明自己能力高,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获得地位是高中生的主导动机。
4.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概括性增强
高中生的学习不再主要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检查,得到表扬,而主要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将来,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作贡献,都是一些较抽象的概括性的动机。
5.高中生的长期动机占主导地位
长期动机所追求的目标较远大,指向长远的未来,因而也比较抽象和概括,长期目标不可能立即实现,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要有很强的预见性,要有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要有坚强的毅力。伟大的目标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发展高中生的长期动机具有重大的意义。
6.高中生正确动机是主流
高中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主流,但是,也还有相当多的高中生学习是为了“应付差使”、混张文凭,免受家长责备等;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又开始流行,因此,加强思想教育,突出理想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
7.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增强
稳定性动机能长期发挥作用,它根源于对学习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一般地说,内在的、间接的、长期的、高尚的动机,稳定性强,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高中生开展积极的动机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动机向崇高的、主导的、稳定的动机发展。
正基于以上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我们应对高中生加强理想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从而产生实现自我理想的要求,以此去激发他们实现理想而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的动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利用理想教育来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高中生正处于理想逐步确立阶段,理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它经历了理想的萌芽期-理想的开始形成期-理想确立期。根据目前国内的研究,相当数量的高中生处于理想的开始形成到逐步确立的阶段。但多数高中生的理想还未完全确立,还很不成熟,因此正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以树立巩固。
其次是要帮助学生确定实现理想的途径与阶段。学生成熟理想比较自然也比较容易,但难在如何去主动有效地实现,教师更应指导学生明确实现理想的途径。
再次是要不断激励学生不要忘了理想,不要灰心,不要丧志,帮助他们坚定理想,执著于理想的实现。因为高中生理想形成与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例如理想与行动脱节的矛盾。高中生一般都热烈地向往着未来,但他们对未来的向往,还比较容易停留于愿望,而缺乏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以至理想与行动脱节,这就导致理想不稳定,不巩固,更谈不上发展。教师应帮助高中生明白伟大寓于平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把美好的未来理想与当前急迫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一步一步地学习,一天一天地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尽管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过高的目标,过大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带来延误学生终身的心理障碍。但是没有目标,没有一定的压力,没有相应的理想,显然更不行,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与发展潜力,树立相应的目标与理想,作为奋斗进取的方向与标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还不够重视,有待今后加强,因此,利用理想教育来培养激发学生的长期的、主导的、内在动机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