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孩子纠正自私心理

作者: 倪彩红

摘 要:从小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活动过程中教给幼儿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将来适应社会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关键词:幼儿; 纠正; 自私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19-001

“人之初,性本善”,可见自私心理是后天形成的。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自私心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孩子的生活环境,跟家长们对待子女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家里把一切好处都让给孩子:孩子要求再过分,也不忍拒绝;孩子的表现再无礼也只是笑骂两句,不动真气,对孩子的小聪明竭力夸张,使孩子真相信自己了不起,一切不用孩子动手,什么都替他准备好。结果,孩子“明白”了:我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由此小皇帝、小公主也就诞生了。可一旦进入幼儿园、学校甚至社会,小皇帝、小公主们相互遭遇的时候,又应该谁来让谁呢?我采用了以下几妙招来帮助孩子纠正这种不正确的心态:

一、体验“挫折宴席”

现在的孩子应该是在顺风顺水中成长的,苦都没有机会吃,就更不要说受罪了。挫折教育这道菜的主料就是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的感受。挫折的体验孩子不一定会喜欢,可是就像孩子不喜欢吃的很多有营养的蔬菜一样,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试试,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感,目的是要用事实告诉孩子,失败和挫折是经常都可能遇到的,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应对失败和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也许,经过了失败和挫折的成功更能让人对自己信心满满。

1. 重视英雄人物的影响力,为孩子创建“心理开胃菜”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潜移默化地让孩子间接地接触和感知挫折,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比如,在饭后休息时陪孩子一起看看《狮子王》,给孩子讲讲《汤姆历险记》这样的小故事,可以用夸张的语气来描述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苦难,同时要激励孩子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这些虚拟而生动的挫折方式能让孩子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让孩子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它们不能胆怯,要勇敢地面对,才能收获那份成功的喜悦。从故事中体验困难和挫折,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建设过程。

2.完善家长沟通桥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挫折主菜肴”

孩子系不好鞋带,爸爸妈妈帮;孩子和伙伴发生矛盾,爷爷奶奶护;孩子和表哥表姐抢礼物,一群人帮衬。试想,这样一个事事顺心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那么顺心吗?如果,作为家长的你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帮手”,那么赶快撤离这样的“帮手队伍”吧。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免于处处碰壁。

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在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天大的”困难,但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个困难,他就会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失败后,再想其他办法,最后解决问题。当孩子骄傲地把小脚丫伸出来向你“炫耀”他自己系好的鞋带时,想必这份喜悦和自信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3. 创设有效情境,为孩子制作一份“刁难小甜点”

除了一些自然的困难情境,我们有时候还应当刻意地“刁难”一下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不要立刻就答应,而是延迟满足,这个过程能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从而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来之不易的。如。角色游戏是我们班孩子的最爱,他们最喜欢在里面扮演的角色莫过于“自由人”,这样就可以穿梭在各个区里面尽情地玩,为此,我们设置了“打工制”,只有通过打工赚到了钱才能有机会当“自由人”,而打工的内容可以是帮同学发本子;可以是做了一件好事;可以是劳动中获得等等。总之设置一些小困难,让孩子初步体会人和人之间会存在摩擦,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挫折。

二、栽种“分享树苗”

分享是什么?那是一种爱心,一种美德。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别人的劳动成果。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现。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1.设立“分享日”

是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比如,“玩具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再如,“经验分享日”是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幼儿在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举办“生日会”

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三、感受“相处艺术”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没有任何人能独立于这个联系紧密的世界之外。从小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将来适应社会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交往经验,为了使幼儿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人,我们会在活动过程中教给幼儿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如言行要有礼貌,幼儿只有讲礼貌才会受人欢迎,小朋友才会喜欢和他一起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在游戏中要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否则就容易发生矛盾,造成不友好的气氛;要主动帮助别人,一个乐于助人的幼儿能获得同伴的喜爱,也能获得更多的朋友,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要使一个自私的幼儿变得不自私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坚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引导和教育,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