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元化教学 促幼儿语言发展

作者: 陈 慧

摘 要:运用多媒体、体态语、表演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手段; 想学; 易学; 会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20-001

语言是人类同外界交往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皮亚杰认为:“社会化适应的主要工具,即人际交往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幼儿的语言,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让幼儿想学

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探求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几张图片已经远远吸引不了幼儿的目光。而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再现了生活场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动态化,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但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只能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趣味性也一次次减弱,但在教学时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并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这样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为幼儿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

二、利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让幼儿易学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

1.手势

手势是教师向幼儿传情达意的动作姿态,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强调教育活动中有声语言的重点,增强说服力,加深语意和语感,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更为深刻的效果,这是由手势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手势具有直观形象性,它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其次,手势具有象征性,是最直接的体态语,常常用具有象征性的动作代替某种事物引起幼儿的想象。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及表达思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手势来承担的。

2.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通过面部色彩的变化, 五官在一定限度的位移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向周围的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若教师面带笑容地组织教育活动,幼儿就会感到亲切,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教师的微笑是为幼儿学习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幼儿在保持学习时具有祥和、平静心境的关键所在。

3.眼神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许多实验证实,最能传达感情进行交流的体态语莫过于眼睛的语言。眼睛所传达的感情有时很深邃和玄妙,甚至为有声语言所不及。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不但是身体形状、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他们在不同的生活情况中的千变万化,全部由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穷的自由的心灵。”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幼儿教师的眼睛应该是会说话的。幼儿常常能够在教师的眼神中找到某些事情的答案。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地运用眼神,发挥其独特的传情作用。教师的眼神能够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引起幼儿爱与恨的情感,其无穷的变化表述着教师的种种思想、情感和希望。特别是在无声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教师的眼神能发挥出无声胜有声的特殊功用。

三、利用表演帮助记忆,让幼儿会学

3至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对小班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故事表演时教师在领诵故事,用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调串连情节,使幼儿表演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增强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如故事《小兔乖乖》,幼儿表演时我用温柔的语调介绍“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用紧张的声调描绘大灰狼的出现,用甜美的声音引出兔妈妈敲门。幼儿模仿表演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的对话惟妙惟肖,特别是小兔拒绝大灰狼,不给他开门时,孩子们一齐和小兔唱儿歌:“不开,不开……”而赶走大灰狼后,幼儿用甜甜的声音和兔妈妈一起唱起了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表演故事的幼儿练习角色对话,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附诵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故事,变换幼儿担任角色,表演故事,其他幼儿听故事,跟着教师一起讲述故事,幼儿兴趣不减。这样幼儿就有了大量地练习规范语言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提高幼儿语言能时,要把握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想学、易学、会学。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