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体验,催开幼儿关爱他人之花

作者: 孙艳艳

摘 要:我们在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品质的德育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主题地位,从丰富幼儿道德情感和监督、调节、强化道德行为体验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 道德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26-001

场景描述:一天午餐以后,先吃好的孩子陆陆续续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去阅读区看书。欣欣吃完,也搬着小椅子准备到阅读区看书,光顾眼前的她没有注意到旁边座位上没吃完的成成,一条腿正挡在她的前面。“吧唧!”欣欣摔了个朝天跟斗。顿时,一阵哄笑。摔倒的欣欣眼中泪光隐隐,可以看出,这一跤摔得不轻,旁边的孩子却没有人出手拉一把!我忙走过去扶起欣欣,亲切询问说:“欣欣,摔疼了吗?”欣欣委屈地点点头……我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他人,没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欣欣,看到别人笑你摔跤了,你的心情怎样?”孩子们都说:“我会伤心地哭!”我继续问:“那你还会笑她吗?”孩子们说:“我不会笑她!”其实,以前已经有过相关的道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孩子们会说,但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孩子的道德认识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成人必须通过长期的教育,经过耐心细致、由浅入深的引导,才能使孩子的道德认识逐渐丰富、提高。掌握初步的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是形成道德认识的重要标志。但是,我们通常发现一味地采用说服、奖惩方法所形成的幼儿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很不牢固,常常出现幼儿道德行为的反复。我们在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品质的德育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主题地位,从丰富幼儿道德情感和监督、调节、强化道德行为体验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直觉情绪体验和想象情感体验,促使幼儿道德行为的产生,形成道德认知

1.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增加幼儿直觉情绪体验,刺激其关爱行为的产生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天书,幼儿在与自然界的许多弱小生灵交往中,心灵上引起了共鸣,产生了要呵护它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还进一步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与日常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弟弟妹妹以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关爱之心”,并付之于行动中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在大自然的爱心体验中,幼儿自发地产生了关心弱小的关爱行为。

2.在情景表演中通过比较不同的情感,体验正确的关爱行为

当幼儿对想象的情感体验有困难时,我们采用情境表演体验的方法,让幼儿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体验。从不同的行为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在比较中强化其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正确把握积极的行为方式、形成习惯,使其在遇到类似情景时能产生移情,作出积极反应。如在培养“关心不愉快以及受到伤害的人”这一品质中,我们设计了“小弟弟摔跤了”这一情境表演,幼儿通过扮演小弟弟和帮助的人,体验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求助心理,也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愉悦情绪,使其对帮助他人有了切身的体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幼儿也会作出积极正确的反应。

二、监督、调节幼儿的道德行为,借助情感体验的影响,强化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

1.利用角色扮演实现角色转换,学会正确的关爱行为

为了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我们经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幼儿遵循一定的要求,模仿一些角色行为,在游戏情节中反映某些现实的情境。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幼儿实现了角色转换,站在他人的立场分析、处理问题,了解了他人的情感,并体验他人的行为经验,从而学习到了该角色应具备的行为规则。通过角色扮演,幼儿熟悉了各种社会角色应具备的行为,并主动转变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如通过担任“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角色,幼儿学会了修补图书,轻拿轻放,阻止他人破坏图书的角色行为。经过反复游戏练习,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爱护公共财物这一良好习惯,在实际生活中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了。

2.巧妙暗示,督促幼儿学习正确的关爱行为

针对不同幼儿在性格上的差异,在特定时候,我们还采取含蓄的语言以及适宜的眼神和手势,来监督、引导幼儿纠正不良行为,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也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和人格不受伤害。比如集体活动中有的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差,可是又不愿意向别人求助,怕同伴笑话,这时我们就用含蓄的语言向幼儿说明别人有困难不应该奚落别人,要帮助别人才是好孩子。于是,其他幼儿主动去帮助那些未完成学习内容的幼儿,而落后的幼儿也在同伴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双方都体验到了“关爱同伴”的快乐,也没有人笑话那些落后的人了。现在我班里的幼儿关爱同伴成了习惯!

3.实践活动体验,强化良好的关爱行为

在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爱行为后,要及时地进行强化、巩固。我们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顺势强化体验,如点名、过生日、打电话,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进行表扬,同时,我们还组织幼儿为生病的幼儿做慰问卡、看望孤老、向灾区幼儿献爱心等活动,让幼儿关心、同情同伴,尊敬长辈,帮助不幸的人,进一步强化其良好的关爱行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