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排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作者: 邹英梅

摘 要:排舞是一项新兴的融舞蹈、音乐、体操队形为一体的,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价值,以排排成行、队队成路、强调群体的练习方式,体现团队团结、凝聚力的运动项目。大学生更有一份激情和活力学习和感受它。排舞将为高校课余生活注入新的元素,对丰富校园生活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大家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排舞; 校园体育文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56-001

一、排舞

排舞是一项新兴的融舞蹈、音乐、体操队形为一体的,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价值,以排排成行、队队成路、强调群体的练习方式,体现团队团结、凝聚力的运动项目。

1.排舞的特色

全世界统一的舞步和舞曲。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因此,排舞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语言,全世界的排舞爱好者听到同一首歌就可以翩翩起舞,欢乐祥和的气氛不言而喻。

2.排舞的特点

排舞具有流行性质:全世界最好听、最流行的歌曲几乎都可以编成排舞,排舞的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每首排舞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由于不断地有新的舞步和舞曲出现,跳排舞始终有新鲜感;排舞的舞曲风格各异:全世界各国的排舞专家都在编舞,使得排舞丰富多彩全球化;排舞的舞步有难有易:排舞的难度分为初学、中级、高级等,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

二、校园体育文化

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指学校体育教学、健身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学校的体育观念、健身知识、健康理念和体育意识等。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群体,它又与竞技运动、校本群众体育活动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2.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排舞在高校开展的优点

1.排舞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舞,它融合探戈、恰恰、华尔兹等时尚的舞蹈元素,一个人即可起舞,简单易学,跳起来充满活力,适合大学生在众多场合活动的舞蹈新式样。试想,如果是单一仿效探戈等,恐怕许多人会望而却步,排舞便无法得到普及。大学生需要艺术,但真正能够做到贴近大学生的艺术,需要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刻苦学习,努力从高雅的艺术中吸取营养,寻找合适的载体,并通过培育和推广,成为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2.大众艺术也要融合时尚,追求快乐。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健康向上的艺术趋向正在逐步形成,而传统的如交谊舞、越剧、腰鼓、木兰拳、羽毛球、乒乓球、扑克、麻将等都需要有对手配合,而腰鼓、木兰拳等项目学起来有一定难度,而排舞,它不受场地、年龄、性别等限制,只因有这些优势,排舞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同时又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不断探索新的项目,为大学体育文化提供更多的选择模式,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要不断引入新的文体活动内容,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享受文体成果和创造文体成果所带来的快乐。排舞活动,既是健身,同时又是艺术创造。既给自己带来快乐,也给大学校园带来愉悦。因此,排舞以其所具有的体育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在优化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鲜艳之花,给大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成为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江玉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443-445

[2]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1):71-72

[3]刘国信.排舞:新兴的休闲健身运动[J].科学养生,2007,(10):31

[4]李珊珊,陈勇军.排舞在大学公共体育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2):176-177

[5]陈琛.高校公体课排舞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15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