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农业科教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 黄 健

摘 要: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农业宣传的工作者,关注三农责无旁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就在于深刻地关注农村和忠实地为农民服务,有义务和责任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教片。以新闻的力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与文明,使农民学到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科教知识,学科学用科学,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尽快富裕起来。本文从摄制农业科教片的选题、特点和规律、片名和片头片尾、把好后期制作关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科教片; 选题; 特点和规律; 片名和片头片尾; 把好后期制作关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72-001

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农业科教片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展现了它独特的优势和机遇。同时,农业科教片的摄制如同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它是科技成果、声像艺术和声像技术的综合体现。现在就拍摄农业科教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选题方向,熟悉服务对象,深入生产现场

随着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的大量涌现,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科技兴农的推广、示范宣传工作中去,节目的摄制必须注意选题。

选题是节目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选题需要从国家政策、农业发展方向、推广应用价值、影视表现力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也要注意从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特别是促进高效农业生产的新型技术、新品种、新型机械装备等中去选题。

选题是门艺术,要立足全省、全国考虑。实践证明:有关部门和声像部门的密切结合,彼此协商讨论是把握选题方向行之有效的方法。尊重科技人员意见,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是把握选题的有效途径。

二、掌握电视特点和规律,在电视表现上下工夫

文章靠字、词、句、段构成,电视录像作为视觉屏幕艺术,则要靠形象、画面、声音结合和镜头组接的蒙太奇来完成。要用形象画面表达科学内容的含义,要用形象去思考问题。

在形象的表达上宜采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对一个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要从多景别、多机位拍摄,丰富其层次和内容。编导者要善于分切和运用镜头,统筹安排和设计镜头,哪些是过度和描述镜头,哪些需要镜头运动等等都要胸有成竹。把握好度和量的关系。“两极镜头”在电视荧屏上运用仍有特殊意义,大场面景物开扩视野,可以产生特殊效果;大特写有突出表现内容,起到强调主体物的作用,对揭示科技内容有特殊作用。

片子的节奏也不可忽视。全景、近景多,往往时间长,节奏慢;特写、近景多,一般时间短,节奏快。编导者要善于安排结构,处理节奏,使整片有较合理的布局。有过渡,有起伏。对重点技术介绍,必要时可以重复。

电视画面是农业科教电视片的核心,片子的画面语言要与解说词相结合,尽量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还要给枯燥的科技内容以艺术的灵气,同时注意科技内容的真实性和信息量。音乐形象的创造,同期声、效果声、模拟声的运用等,都可以丰富电视形象的表现力。

总之,农业科教片既要讲科学性,也要讲艺术性,否则就难以普及。

三、片名要反复推敲,片头片尾要特殊加工,正确运用动画、特技,慎用字幕、运动镜头

给节目取片名如同给孩子取名一样,要好听、好叫、内涵切题。人们在看片前往往先看片名,片名是一部片子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农业科教片的片名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但也要突出其科学内容,让观众知道该片讲的是哪一方面的科技知识。片名字数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七个字。如需要还可再列个副标题,但也不宜过长。

一部好片子的结构,应达到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气势。片头、片尾的精加工,对提高整片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部片子如何开头,第一个大特写用在何处?事关重大。开头要漂亮、要干脆利落,开门见山及早进入主题内容。如果说一部十几分钟的片子,开头占了好几分钟,观众显然莫名其妙,必然会感到乏味,影响收视效果。

同样,结尾应结合主题,给人以回味和思索。结尾忌拖,要精练、有力,见好就收,突出主题思想,深化主题。

动画特技,对揭示科技奥秘有特殊作用。要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用在“关键“上。一般来说,介绍科技原理、生长过程、技术机理、将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化,才选用动画特技。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尽可能从实景中找形象,因为动画特技毕竟是抽象的。

字幕是对画面和解说的补充,用得好感到舒服、得体,有助于观众对内容的理解。字幕过多增加观众的疲劳,也分散了注意力,影响总体效果。

摄像机的变焦镜头给推拉等镜头运动带来了极大方便,在使用中应注重目的和效果。要慎用,组接时尤其注意。运动镜头不宜过多,更不宜联在一起。

四、把好后期制作关

农业科教片的后期制作包括镜头组接、配解说、配音响效果等。镜头组接是再创作过程,是编导者再次修改“遗憾”。因此对后期制作仍要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完成全片的组接后,对解说要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使画面与解说配合得体,更贴切。农业科教片的语言不能过于学术化,使农民感到生涩、费解。同样,农业科教片的配乐也不可忽视,音乐要与片子的整体内容风格相协调、相统一。还要考虑农民的接受心理。

对整片初审中的意见要分析,要有自己的主见。善于吸收正确部分,不能凡是意见就改。既要尊重领导和科技人员的意见,又要遵循节目制作的内部规律。

总而言之,农业科教片的摄制,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科教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发挥整体效应,努力把片子拍得融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和社会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