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网络电视台推进学校科技教育
作者: 刘 亮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教育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休戚相关,谁掌握了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动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作为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的责任单位,近几年来紧紧依托校园电视台推进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字:校园网络电视台 ; 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71-001
一、科技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
1.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府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基本国策。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我国近三十年来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在诸多尖端领域涌现出令国人骄傲的成果,神州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拥有此项技术的科技大国。信息技术领域,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2.科技教育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科教兴国首先是要在基础教育中普及科技知识,南京市教育局始终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把科普教育贯彻到每一所中小学,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知识竞赛,研究学习等项目陪伴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门人才,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和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二、校园网络电视台与科技节目制作
1.校园网络电视台
技术总是跨越时空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学校盛行新建校园电视台,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校园网已遍布各个中小学。校园网络电视台由此诞生。如今校园网络电视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师生畅叙心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南京市电化教育馆最近开通了南京校园电视网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南京校园电视网开设了科普天地、精品推荐、校园风采、我的DV我的梦、大师进校园、文艺舞台等栏目,南京校园电视网将校园电视节目、教学视频资源和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科普教育搭建平台。
2.校园科技节目制作
近几年来校园科普节目制作精彩纷呈,南京市电化教育馆早在2000年就参与了中国教育电视联合体大型科普电视片《身边的奥秘》的拍摄制作。与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书主编郝京华教授合作拍摄了大量小学科学实验。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制作的《蝴蝶世界的奥秘》鲜活地再现了中华虎凤碟的一生,使科技片也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科教影视作品。
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的创造性。科技类电视作品应倡导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制作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走出校园探究身边的科学,符合新时代科技教育精神。基于学校原创的科技类校园电视作品,如南京市双塘小学制作的《喜鹊巢穴探秘》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园电视节目评比金奖。
三、利用校园网络电视台推进学校科技教育
1.普及校园网络电视台
随着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全国大中城市已普遍建立了校园教育网,同时教育部积极推进农村校园网建设,目前全国共计约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网络的普及为校园网络电视台的搭建创设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学校利用手中的DV摄下动态影像,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
2.推进学校科技教育的对策
2.1明确科技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2.2积极开发研究性探究性视频教学资源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发研究性探究性视频教学资源符合新世纪创造性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科技教育应当改变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奥秘、身边的科学。
2.3利用行政手段推进学校科普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利用相应的行政手段来推进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如利用制定学校科普发展目标,利用宣传阵地,利用奖惩制度,利用评比手段来推进学校的科普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