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班级细节管理 促师生和谐发展

作者: 袁士清

摘要: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只有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细节入手;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10—002

有人是这样抹桌子的,当顾客用餐完毕后,服务员手提一个小篮子,里面放着五块抹布。只见服务员拿出第一块抹布,顺着桌子横向从左边抹过去,一直到头,然后按顺序从左至右,一下一下地抹过去,接着,把抹布翻个边,又从右边往左一下一下抹过去。抹完后,把第一块布往篮子里放好;接着又从篮子里拿出第二块。顺着桌子纵向从左往右抹过去,翻过边又来一次;接着又拿出第三块抹布,顺着桌子的四条边抹去,翻过边又来一次;第四块抹布把桌子的脚及下面抹一遍;第五块抹布最后再把桌面及周围抹一次。看到这里,你会说这是不是总统级的待遇?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是!”这是获得美国两项博士后头衔的国际经理人余世维在湖南经视的《MBA大讲堂》这个栏目做讲座时说到日本人怎样做到“细节化管理”时举的一个例子。

讲座虽然谈的是企业的细节化管理,但我认为这种“细节化管理”落实到学校的班级管理也是同样适用的。这正如魏书生老师日记中的一段话: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整合资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在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做好的话,那就要像“抹桌子”一样进行细节化的管理才能收到实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从细节入手,尝试了一些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制定班规注意细节

一个合理的制度比说服教育更管用。良好的制度安排能产生一种稳定的道德秩序,有产生“善”的可能,即制度的内发效应。其次,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减少道德风险。三是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合理的呢?

1 安排值日生表细则化

四个人一组值日包括扫地、擦黑板、整理讲台、倒垃圾,如果细节上不关注到,那么很可能,四人一人扫一排,然后工作半成品就没八管了,四人中有一个自觉的,那他可能扫完地后又倒垃圾又整理讲台还擦黑板,但这样成了小人占便宜老实人吃亏,不能真正让学生于清卫劳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好的劳动品质和合作精神。因此我班的值日生表和别的班不一样,只提供空格内容由当日值日生自己填,因为要经常修改,所以设计在黑板一角。上面明确规定四人分工。为了避免不公平,四人的工作轮换着做。果然自此以后再没有纷争,相反多了一分合作:有时你生病了,我帮你一把;我学习任务来不及完成,你帮我多做一点。因此这过程中有的是感谢和被感谢,而非相互推诿。

2 滚动武座位安排法

座位的问题学生要求多。家长要求也多。个子矮的学生要求坐前面,个子高却近视的学生要求坐前面。成绩差的学生要求与成绩好的学生坐,以便讨教;成绩好的学生也要求与成绩好的学生坐。以便强强组合,好上加好。座位问题可谓敏感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众口难调。不少班级因为座位问题而弄得同学反目,师生怄气,家长恼怒;许多老师为此弄得焦头烂额,大叹吃力不讨好。那么怎么办呢?不能简单地发扬风格行事,而是从教育公平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滚动式座位安排法”。

何谓“滚动式座位安排法”?即同桌自由组合与教师调控相结合。座位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前后定期调换、左右定时互易。每一周在周五大扫除结束后完成座位调换,左右两组到中间,中间两组到左右。第一行换到最后一行,第二行换到第一行,第三行换到第二行,依次类推。半学期一次自由选择组合同桌。近视的学生要求配上度数合适的眼镜,实在不行允许他在数学等板书较多的课上将位置移到前面走道上。为了尽量避免高个子学生挡住矮个子学生的视线,个子高的学生单独编为一组。人人都有机会坐到最好的位置。人人也会轮到较差的位置。“滚动式座位安排法”的公平、公正、防斜视、利交流等优点也不断显现。而座位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带来了教育效应,同学间的关系理顺了,彼此的帮助、沟通也多了。有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坐前面的感觉真好,上课效率明显提高,要不是这个措施,我永远没有机会。有学生这样写,后面和前面可真是不一样,以前我没有珍惜坐前面的机会真是不应该。而且家长们对这一做法也非常赞同。

二、阅读学生注意细节

孩子的脸是心情的晴雨表,一个细微的表情就代表一种心情。我们老师要学会用明亮的眼睛去捕捉孩子脸上的信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情。一些性格开朗的学生会把喜怒哀乐在脸上写得清清楚楚,而内向的学生却习惯于藏在心里,我们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性格,想方设法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能在你面前敞开心怀;其次要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伤着学生的忧伤,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的结症;最后进行因势利导的点拨和情感感化。使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透明。

有一次我走到一位同学身边向他询问,他的同桌把身子转了过去,对我有意见?错觉?我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留心观察起来,我上课他经常侧着身子,半倚在桌子上一付懒散样,提醒他纠正了姿势,又是一脸的不屑。我纳闷:一向热情上进的他,工作积极,成绩优秀,得到了老师的好评,没有理由与我有情绪呀。但我也知道他个性极强,除非有充分的准备,我可不能轻举妄动。经调查他在班中抱怨我不公平,什么每次选举同学们看老师的眼色,依照老师的意愿选出老师心目中的人选,真正优秀的人不能脱颖而出得到认可云云。原来是他竞选光荣护旗手以几票之差落选,期中评选最优秀班干部他同样情况落选。谁让我们班优秀学生较多,实力比拼旗鼓相当啊。可他这么说我也有种被冤枉的郁闷,找个合适的机会和他谈谈吧。马上他自动找上门来了:他在每周随笔中淋漓尽致地批了我一通。他这是公开挑衅?!不能这样说,孩子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总是好事情。哪怕言辞偏颇有失公正。但决定引导他。于是我在讲评本周周记时说道:“由于我工作的不周全,我在有的作文中读到了怨我的情绪,我很高兴,因为怨不同于恨,怨是认为我对你的关爱不够多,只有对你心目中亲近的人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比如对父母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情绪,说明你已经认可了我是心目中亲近的老师,我真的非常感动。但同时也希望你多一份理智和理解,否则你的怨可能是冤。”课后他来到我身边与我主动搭话,尽管我俩都没有涉及那个敏感话题,我知道我俩之间的隔阂已经消除了。我们要读懂学生的喜怒哀乐,我们老师只要读懂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给予学生以理解、关怀和指导,使师生的心贴得更紧。

三、道德建设聚焦细节

我们经常说班主任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发现

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姑息养奸孩子身上的每个缺点,但事实是由于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和场合比较特定和有限。我们有时很难实现这一德育愿望,有道是办法总比问题多,我在班中推广了“聚焦细节活动”——以真诚的表扬为主,辅以中肯的批评。每周在作业本中上交一到两次,于是我经常能收到这样的纸条:xx你发现班级有一张凳子有点松动,今天你带来了工具把他修好。爱惜班级的公物。XX你今天在取水的时候发现饮水机漏水,滴在地上,你不仅细心擦去了地上的水渍,还修好了笼头才离开。XX你坚持每天放晚学结束后主动关好门窗才离开,这本是生活委员的职责,可你却做得很主动。xx你和同学总能和睦相处,那天XX由于心情不佳冒犯了你且言辞尖酸,你微笑着走开了,但你的眼中有泪光闪过,佩服你的气度。XX上次你被同学烫伤后,你没有一句责怪抱怨的话,体现了男孩子的豁达大度。可你又常常出口伤人。或许是无心的。可同学们对此颇有微词,毕竟无心也伤人。XX。校运会上我受伤后感谢你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照顾。XX你英语成绩不好。老师一直耐心地在帮助你。可你非但不努力还几次在背地里对老师出言不逊。XX你有上进心,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没有持久性。上次让你坚持15个单词的默写,还为你找了两同学帮助你。可你只坚持了两天!XX与你同桌真是有幸,你从不会为鸡毛蒜皮而怄气,但在原则问题上你不会让步……隔一段时间我就对上缴材料进行按被写名单分类统计得粘贴。发现被关注很少的同学就引导同学们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并且借助调位置以增进同学们互相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将每个孩子被聚焦到的细节材料交给父母,他们拿到手的就不仅是一份成绩单了。我观察到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看同学们的评议上。许多父母说:我们第一次对孩子在校情况了解得这么清楚。而且即使个别问题孩子被写到缺点较多,家长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因为那是不同笔墨和不同时间汇合而成。如果是老师一下向家长汇报了孩子这么多毛病,家长会受不了,以为是老师对他孩子有偏见,起不到交流沟通的效果。很多家长要求将材料带回去和孩子一起研究。

这就是细节管理的工作方法。

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想,只有从细节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安下一块坚实的基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