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阅读
作者: 赵少云摘要:教师应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适合自已的阅读习惯,用心去体会,使阅读不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关键词:阅读;兴趣;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74—001
阅读在历来中考中占有总分的3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英语成绩的高低,同时,阅读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技能。可见阅读技能的重要意义。但英语阅读又是中学生头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信心;2、没耐心;3、没兴趣;4、没成就感。但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沉浸下来,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就会使阅读能力得到新的突破。
阅读时要注意的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学们平时做题,常常重语法轻阅读。认为阅读是无法预测和准备的,考试时只能靠临场发挥和碰运气,所以常常抛弃阅读题不做。孰不知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可以利用每晚的半个小时,进行专项的阅读训练。练习时,要抛去杂念,专心做题,例如:给自己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中考阅读中的五篇阅读。抛弃没有目标、边玩边看、边听边看等不良恶习。如此以往,方可能专心致志、凝神养性。
二、注意新单词的积累
阅读单词量的储备,是我们阅读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砝码。因此,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单词量的积累,建议同学们专门准备一本单词本,把平时阅读练习中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积少成多、汇流成河。近两年的中考阅读理解中加入了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元素,如科技、环保、时政新闻等,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应注意搜索这样的信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除了考纲中所列的单词要求背、默,许多课外阅读的新单词并不要求同学逐一详背,只需记住这个单词的读音和词意即可。有能力的同学更可以多进行一些同义词组、反义词组的归纳。这样,一定能使我们的单词掌握的更强大,更牢固。
三、阅读技巧的掌握
阅读题内容的取材丰富多样,有幽默故事、寓言、科普文章和时政新闻等。做题时,同学们可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答题。
1)先读题,然后阅读全文,当文章篇幅较长,涉及到历史、人文、科普等较晦涩的内容时,建议同学们采用先读题然后阅读全文的方法。因为该类题均考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掌握情况,并不太多要求学生懂得全文所有信息。在读题时,同学们可根据题干信息划出中心词。并根据中心词回原文中定位,以做出判断或找到供选择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做题的时间,还可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巧用五个“W”
当文章为一段幽默故事、寓言或新闻等内容时,建议同学们学会巧用五个“W”,即What,When,Where,Why,同学们在答题时,可边读文章边做笔记,把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等信息一一划出来,对全文的梗概有了清晰的掌握,在答题时,自然是游刃有余了。又如,在此类题型中,有关数字、价钱、方式,即How many,HOW much,How等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3)熟悉全文的起始段,如此可以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读懂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因为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本段的中心段意。当文章要求学生判断或选择全文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时,建议同学们要熟读全文的起始段和结束段,读懂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因为大部分文章的主题句常常都集中在这里。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地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全文的中心思想,从而能够正确的答题。
4)利用语法知识帮助答题。有的学生发现。有些文章的句子很长,虽没有生词,可就是看不懂,很是烦恼。这主要是由于;
1 句子结构。尤其是定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使用。
2 句式,It做形式主语,倒装等。
3 时态,尤其是完成时态等的使用。
4 语态,尤其是被动语态的使用。
5 虚拟语气及固定的短语搭配运用不好。这需要学生在平时上课或时特别注意这些内容,仔细听并且用心去体会其特点,用法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形成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
下面介绍一下阅读方法:
1、扫读(skimming),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位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自己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设计的问题。
2、跳读(scanning),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的过程,让自己很快能抓住中心句,并能对生词作出猜测。以提高自己自学新单词的能力。
3、细读(close-reading),指自己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义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单用某种方法和技巧。或照本宣科就能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用心去体会,使阅读不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