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化的特征

作者: 陶 勇

摘要: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其社会化过程是与学校、家庭、同伴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互动性,多元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五年制学生;社会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32—002

社会化实质上就是指个人一生中在与他人及社会的接触和互动中,形成个性,获得并履行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角色,以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人与各种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人逐步学会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以及人类社会的文化成果。而社会也实现了对个人的教化,引导和控制,实现人类历史的文化代代相传。

社会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乃是在个人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1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具有五年制大专班招生资格的院校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按照招生计划及分数录取学生后,经过五年系统学习,考核合格后获得大专学历的一贯制教育形式。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其社会化过程是与学校、家庭、同伴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化特征,将会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培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五年制离职学生社会化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其年龄跨度很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结构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相同,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结构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相同,这种年龄跨度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社会化必然呈明显的阶段性。

低年级学生年龄阶段为十六到十九岁。这个时期。社会化的个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知识,行为方式,道德认知,价值规范,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一时期其实已经度过了生理危险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但心理的发展一般滞后于生理发育。他们的知识、经验还是比较缺乏,意志不坚定,兴趣多变,自我控制力薄弱,喜欢猎奇、冒险、幻想。因此,如何独立地判断是非曲直,如何建立良好协调的社会关系,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问题,往往困扰着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令他们感到迷茫和苦恼。这种行为和心理上的摇摆不定与不确定性,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平衡性,为其社会化增加了难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初次离开家庭。到一个新的环境读书,没有中学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父母和老师寸步不离的管教,又结识了来自各地的新朋友,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一旦交友不慎,沾染上不良习气,就会经常出现违反学校纪律、无视家长和教师的劝告,与家长和教师发生对抗与冲突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处事盲目冲动,容易意气用事,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或因为哥们义气而做出极端的反社会行为。

高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为十九到二十二岁之间,这个时期,社会化的个体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个体即将进入职业谋生领域。真正踏上社会,成为一个正式的社会成员。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行为受社会环境和自身价值判断能力的影响较大。他们的行为逐渐由他人导向转向自我导向,个体自身成为促进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一是突破交往活动上对同辈群体的依附,学习独立交往和社会角色;二是突破在学习知识和技能上对老师的依附,转变学习的被动性,增强主动性;三是突破在价值观念上对成人的依附,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发展了独立的人格。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化体现了高度的互动性

1、五年制高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五动

学校仍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方要场所,而教师群体则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群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常包括全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互动及学生小组与教师的互动这三种类型。与互动对象的地位看,班级中地位较高的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要比地位低的学生多得多。从互动对象的成绩看,教师显然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对于不同成就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在与成就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在与成就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

由于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教师常常会明显表露出对学生的期望、偏见或偏爱,学生也体验着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因此,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于学生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教师的积极、肯定、民主、富有启发性的互动行为,无疑会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教师的消极、否定、专制、带有注入式的互动行为,将会影响和阻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2、五年制高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有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3个体在社会群体中都有着同其在群体中的地位适应的某些行动表现,不论其在群体中的地位是群体之外的权力所赋予的,还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所获得的。个体在群体中处于某种地位,就可能会扮演某种角色。有研究证明。学生在学校里的角色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状况。班干部、学习优异者、体育尖子等在学生互动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是互动的主导者;而学习成绩差的,没有明显特长的学生在互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从社会化的涵义来看,任何人如果要符合社会的要求,以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他必须学习适当的社会角色。霍顿和亨特强调,个人主要是通过角色的学习与地位的获得而社会化的。4每个人都要学习特定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才能进入特定的社会。五年制高职学生,作为班级社会系统之成员,通过在各种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中扮演符合社会要求的角色,经历角色学习的过程。达到个体社会化。

3、五年制离职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父母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父母在教育子女、与子女的互动过程,加入了大量的文化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他们根据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风俗和传统习惯来判断子女的行为。实际上,父母把自身已经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输给子女,限制着子女的言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子女人格特点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英国心理学家波尔德调查了许多类型的家庭后发现,家庭心理气氛对子女人格形成具有很大影响。58%的品德不良的少年来自缺损的家庭(双亲离婚或死亡),25%来自经济残破的家庭。5另外,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五年制高职学生与家庭父母的互动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这

种互动具有一定的平等性。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即成为未来的蓝领,故社会和家长的期望相对较低,完全不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心呵护。他们更多地被家长看作是即将走上社会的准成年人。这种观点减弱了家长在与子女互动中的权威性和专制性。第二,这种互动具有一定的双向性。家长与子女的互动不仅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也表现在子女对家长的影响。

4、五年制高职学生与社会的互动

五年制高职学生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其接触校外社会环境的机会明显增加。由于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对基础文化课的要求相对降低,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则比较高,所以学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作出了相应的考核规定。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打工,实习,社会调查,见习和志愿者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规范,各种行为准则、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引导个体社会化,但是,社会上的不良习俗,不健康的价值观等也在影响着个体社会化。学生在符合社会准则的价值观与违反社会准则的价值观的不断冲突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五年制高职学生通过社会成员对他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比起在学校里,他们通过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来认识自我更为突出。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置若罔闻;而社会不良习气却很容易被学生沾染。由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形式的特殊性,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特别在意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五年制高职学生不仅试图知道人们怎么看他们,还试图知道人们是否认可他们。因此。他们试图通过行为来影响社会对他们的看法,同时社会环境也不断地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看法。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化体现了多元性

1、培养目标的复杂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或者职高生相比,其培养目标相对比较复杂。普通高中生或者职高生的培养目标以升学为主线。相对比较单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要点包括,学生在学校里既要学习基础理论,又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为适应社会而学习必要的社会交往、公共关系等知识技能。简而言之,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化的内容更为复杂。

2、角色的多样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一切都由家长和老师包办,扮演着一个“传统的学生”角色——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庭争做好孩子。进入高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较强烈的独立意识。传统的学习要求(学校和教师规定的最低要求)相对降低,压力较小,自由支配时间逐渐增多。与初级群体以外的社会的接触机会急剧增加,体现了角色的多样性。角色冲突更加频繁,更趋强烈。随着学生角色向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多,更为复杂,这必然会使学生角色内和角色之间的冲突更为强烈。专业化要求与学生自身素质之间,学习者与打工者之间,学校的内部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之间,学校规范文化与学生群体的亚文化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在角色之间快速转换。有不少高职学生显得思想准备不充分,有点无所适从。由于他们涉世不深,对社会上很多现象不能作出正确认识和判断,尤其对社会就业形势不能正确理解,不懂得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遇到困难、挫折就茫然不知所措。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从感情出发,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发生矛盾时不少人动用武力解决。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在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时,既渴望异性间的友谊,又不知道如何交往,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把握不住自己的感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学生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人的社会化对他今后的发展来说影响重大。社会机构应当关注这种发展,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化的特征来引导教育他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