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校场域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作者: 张德超 周永清摘要:教学习性是教师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逐渐习得并内化而成的教学信念和行为倾向系统,是教师理解外部教学世界的内在依据,是教师教学实践行动的内在指南。教学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思想支配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和动作,它的背后是教学习性。本文从学校场域中学校领导、制度政策、会议活动、课堂、办公室、教师资本等方面阐述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改造教师教学习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校场域;教学习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03-02
一、管理层领导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在学校场域中,校长因为总揽学校管理的行政权力而掌握着最大的话语权,校长所持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对学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个人的人格修养和学识水平等等,无不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习性。
保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习惯于专制管理的校长,要求教师抓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会导致教师对学生实施满堂灌,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学习压力,逼迫学生延长学习时间,结果,教师和学生都沦为应试教育的奴隶。校长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就会在管理中努力倡导教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样的学校管理环境中,校长也要求教师抓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就会逐渐地从外延式提高教学成绩转变为不断丰富教学内涵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个爱读书的校长,会带出一批爱读书的教师;一个爱教科研的校长,会带出一批潜心于教科研的教学能手。校长自己不爱读书,不爱教科研,却整天号召教师多读书,多搞教科研,是很难起作用的。
在学校场域中,不可忽视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等管理层领导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在有些学校,管理层领导内部不团结,缺乏统一的管理意志,教育教学管理出现混乱,从而使多数教师不能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还会在教师之间引发矛盾。有时,被提拔进入管理层的教师,并不是因为教学水平高,善于管理,而是因为特殊关系的照顾。这会使学校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心理失衡,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抵触情绪。管理层中的领导干部如果多数人习惯于享受职务带来的满足感,对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没有追求,没有进取,不愿意辛苦付出,则会使教师漠视教学的责任,习惯于在教学中混日子。
管理层的领导干部整体上敬业精神强,爱学习与研究管理,勤于管理的实践,在管理中意志统一,行为互补,既从纪律上约束自我,又严格要求教师,从情感上尊重与关心教师,则能够促进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研究教学,努力改进教学,还能够促进教师增强对学校的感情,把对学生的关心自然地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制度与政策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马维娜博士指出:“与场域一样,学校场域同样是关系的系统,存在各种对应或不对应关系……存在着各种复杂矛盾的关系。”①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与政策,是学校场域的软件,控制或引导着各种关系,左右着教师的教学习性。
在学校场域中,制度与政策符合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得到教师的拥护与支持,辅之以必要的管理者的钢性执行和管理者有水平的指导,便会有效地促进教师改变不良的教学习性,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性。如果制度和政策违背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管理者只是凭借权力意志钢性执行,则教师便会在教育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抵触制度和政策,甚至于无形中达成联合,使管理者及制度和政策成为学校场域中弱势的一方从而失去话语权。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高考竞争不断加剧,是学校场域中越来越尖锐的矛盾。高考竞争对学校社会声誉的影响、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无情的,这使得学校场域中的各种关系必须向高考竞争倾斜,因而制度与政策中,关于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的相关规定往往是荣誉性的,而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各项规定才是实质性的,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表面上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直接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会议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一)教职工例会
在学校场域里,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管理关系的载体,但总体上来说,教师普遍不喜欢开会,尤其讨厌领导开长会。每周的教职工例会是少不了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都有话要讲,需要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不能干巴巴地讲工作,还要从思想高度上讲,努力提高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还要从制度上讲,努力使教师时时感受到制度对他们教育教学行为的约束。主席台上的每一位领导都觉得自己的讲话很重要,讲得也很清楚,而且觉得讲得还不够丰富,可是,坐在台下的教师却很少能够把领导的讲话听进去,于无聊中或小声讲闲话,或看书报,或思想开小差等等。这样,领导很难通过会议贯彻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意志,达到促进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学校场域里,看起来校长和其他管理者拥有权力,掌握着话语权,可以在会议上讲话多一些或讲话少一些,但诺大的会议室里,领导者高坐于主席台上,与坐在台下的教师群体拉大了距离,于无形中强势与弱势双方发生了转换,领导的讲话声传到了台下变成弱势,而坐在一起的教师不想开会的心理则成为强势。作为弱势一方的领导当然很难对处于强势位置的教师施加积极影响了。
(二)专家报告会
有条件的学校,会花费一定的代价邀请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报告会。专题报告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教学的专家所开设的专题报告会,主要目的是指导教师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中考或高考的成绩,这可以促进教师更深入地研究学科教学,准确把握教材,增强教学针对性;另一种是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的专家所开设的报告,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如何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师丰富教育教学智慧,努力提升做教师的品位,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毫无疑问,专家报告会对于教师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学校领导如果目的不明确,只是慕名邀请专家作报告,专家报告居高临下,脱离教师实际太远,则容易引发教师的逆反心理,教师只是表面上听报告,而内心不仅不予接受,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校本教研会议
集体备课会、评课研讨会、学科教学常规研讨会是学校里常见的校本教研会议,这一类会议目标明确,参加的人员少,面对面交流,于潜移默化中,对于促进教师改变教学习性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许多学校,校本教研会议常常会流于形式,领导反复号召,甚至以强制命令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校本教研会议,但是教师往往消极应付,相互之间并不真正贡献教育教学智慧,因而大家也就很难收获到多少智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领导高高在上,空洞号召或强制命令使教师反感;其二是因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平时并没有看重组长的身份,当然也就对当组长所担负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其三,是因为多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并不能发挥导向作用,有的是因为组长虽然有水平,但不好意思发挥自己的水平,有的是因为组长自己缺乏教研能力;其四是因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思想保守,不愿意太认真,怕得罪人,因为严格执行学校教研管理制度,势必会得罪教师,平时在教师中日子就不会好过。
发挥校本教研会议对于促进教师改变教学习性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领导必须注重引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会研究,学会组织校内教研活动,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真正成为教研能手,成为校内教研活动的成功组织者,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必须尽可能地多参加校内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既要把自己作为教师中的普通一员,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又要注意为教研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参加校本教研会议,学校领导要注意认真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发言,记录有价值的观点,与教师平等对话、讨论、争论,在总结性发言中注意欣赏教师,欣赏教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过程和有价值的观点,要运用当前教育教学先进的理念,或者从共性的角度对学科教研提出建议,或者从个性的角度对所讨论的教育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始终是谦和的,姿态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是因为其平时注重研究,通识各学科教研概况,能够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深入的思考和精辟的分析点拨折服教师,引领着教师。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教师还会觉得意犹未尽,迫切希望着下一次教研活动早一点到来②。
四、教师办公室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看书学习、写作等工作都是在办公室完成的,而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情感流露,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教师相互之间的人际沟通也都在办公室里发生着。办公室里的教师个人的行为及思想、教师群体的行为及思想综合作用,构成了办公室独特的工作氛围,反过来,办公室里的工作氛围又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
办公室里,某一个教师对社会生活的不平,对学校管理的牢骚,对学生不认真学习的抱怨,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往往会引来一片更加激烈的不平、更多的牢骚、更为气愤的抱怨。消极的群体意识,一旦在办公室里爆发,立即就会使教师备课、批改作业、上课、辅导等教学工作的热情消退,降低教学工作的效率。
制度和纪律的约束,领导深入教师办公室检查,都是有必要的,有利于防止办公室里的消极群体意识,有利于防止各种小团体活动对教学和教研活动的排挤,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开动脑筋,做好引导工作,建设一种有利于教师安心于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的办公室文化氛围,真诚关心教师,促进教师健康地有品位地生活。
五、课堂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看起来是教师拥有话语权,是教师影响着学生,而实际上,影响总是相互的,并且是错综复杂的。
习惯于专制教学的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控制着学生的言行,但从另一面思考,又可以说是学生在控制着教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不确定性、听课学习的不持续性,使得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师如临大敌,不得不采用专制教学的办法。缺乏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初中或小学的课堂上,常常会遇到一个矛盾:如果对学生微笑,教室里的学生就肆无忌惮,乱成一团,而一旦板起面孔,学生就正襟危坐,教室里立即就失去应有的活力。但为了避免课堂秩序混乱,只好选择板着面孔进行教学。
课堂上,学生的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教学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职业疲惫感,厌倦教师这一职业。在发达地区,学生的家长中做老板的不少,学生的家庭普遍富裕程度高,容易使学生充满优越感,这会在无形中压迫着教师的心理,使教师难以保持教学的热情和责任。
六、教师资本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
马维娜博士在论述教师资本时指出,在学校场域,“资深老教师和实力强劲的中年教师尽占风头”,“一种对教育教学的炉火纯青,一种对学生的了如指掌,一种考不倒的自信和不被考倒的老道,浑然合成一种威严与敬仰。”“他们常被安置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成为学校对内对外权重与交换的筹码,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他们的积淀资本和权威基石。”“在他们周围,日久天长早已为其编织起一个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而与学校领导的同学、同事关系更使这种关系网络披上一层特殊而微妙的薄纱。”“他们的意见在学校举足轻重,学校至少不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其相左。”②这意味着,资深老教师和实力强劲的中年教师拥有较为雄厚的教师资本,他们的教学行为与其说受学校管理的制约,倒不如说是他们的教学习性容易制约着学校的管理。
青年教师初为人生,缺乏教学经验,缺乏资历和实力的积累,没有什么教师资本可言。有些青年教师,拘谨于自己缺乏教师资本,在评课研讨会上,在集体备课会上,在相互请教问题的个别交流中,他们在老教师和中年教师面前唯唯喏喏,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情况会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放不开手脚,难以培养属于自己的有效的教学习性。其实,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和中年教师相比,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乐于接受新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在新课改中与老教师和中年教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精力充沛,热情对待工作,等等。青年教师在虚心向老教师和中年教师学习的同时,发挥好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迅速积累起老教师和中年教师都不具备的教师资本,让自己成为教学中的新秀。当然,青年教师如果心情浮躁,坐不住冷板凳,不能踏实于教学工作,则容易形成不良的教学习性,而一旦形成不良的教学习性,则以后很难自我纠正。
参考文献
①马维娜博士著《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第30页、第31页,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②周永清《不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河南教育时报2006年7月连载。
③马维娜博士著《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第103页、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