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作业 张扬个性

作者: 田永红

摘要:课外作业布置教师要精心设计,不仅要讲求趣味性,重视创新性,还要注重实践性,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经历。

关键词:作业;趣味;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26-01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教师要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经历。

一、快乐中求知,讲求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所以,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看到作业内容就会跃跃欲试。

1.画一画。读了《美丽的单顶鹤》第一段,要求学生根据该段课文的描述,画一幅“美丽群鹤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学习《螳螂捕蝉》一课,可布置一道作业:画出“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图,旨在让学生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领悟它们之间的利害关系。

2.唱一唱。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因此,学了某些课文后,让学生唱一唱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演一演。小学生有好动好强的特点,对教材中故事性强或感情丰富的课文或片段,可引导他们即兴表演,培养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如讲读《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指导学生表演大作家萧伯纳和小姑娘娜塔莎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从而领会小姑娘勇敢、聪明、平等待人的品质。大凡寓言、童话体裁的课文,都可布置这类作业。

二、想象中求新,重视创新性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又是创新的源泉。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外作业时,要力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遇和舞台。

1.变略为详。如《灰椋鸟》一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针对句中“倾诉”和“呼唤”的情节略写,再根据文中林场工人大规模植树造成等内容,引导学生先扮演灰椋鸟的角色,自由倾听一则新闻、一个收获,或者呼一呼、唤一唤同伴和儿女,而后再进行书面整理。

2.补写“空白”。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留下一些空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设计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处去想象、去填补,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如《荷花》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含义丰富、深刻。教后要求学生思考:除了蜻蜓、小鱼外,还有谁前来告诉荷花什么?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写下来。

3.续编故事。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结尾往往有言虽尽而意未断的特点,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可设计续编故事的作业。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后,可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乌鸦下次见到狐狸后会怎么做,怎么说为中心内容编写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4.异中求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内涵,有意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的低下了头。”教学时,同样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骡子的“嘶叫”翻译成人们的语言,而后组织学生把骡子默默低头后“善解人意、勇于献身”等想法叙述出来。

三、重视操作运用,突出实践性

课外作业设计不仅要讲求趣味性,重视创新性,还要注重实践性。因为操作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观思想,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1.收集资料。这是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缩短学生认识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在课后适当地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数据。例如学习了《少年王勃》、《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课文,教师就可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名言警句等。

2.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便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让学生阅读《水浒传》;教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可让学生看《在长征途中》或《长征中的故事》。读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参与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高度重视语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了古诗《登鹳雀楼》后,可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登山活动,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诗句的内涵。又如教学《动手试一试》、《第一枝杏花》、《乌鸦喝水》等课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后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亲手试验,亲自观察,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