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句提取 逻辑分选——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特点和应对技巧

作者: 江云明

摘要:高中英语的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题型。该题型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断续性,所引申出的难度往往令学生望而却步,畏难情绪深刻。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答题技巧,为高中师生在学习英语、备战高考中得以有效使用。

关键词:完形填空;技巧;整体性;逻辑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75-03

一、完形填空设计特点和考点

完形填空是一种高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逻辑推理能力、驾驭语言知识能力及阅读能力。①无论是各级各类的竞赛还是高考,试卷中都有完形填空题,且占不小的分值,它是一个广大考生绝不可等闲而视之的题目。由于其自身的综合性和断续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同学并不把完形填空严格作为经常性的训练和复习的题目,导致在这一部分的失分较多,影响了整个考试的成绩,甚为可惜。因此,在培养完形填空技巧之前,首先要了解造成其难点的题型的相关属性。

(一)基本设计特点。完形填空所选的文章比较多的是情节明了、层次分明、内容易懂的故事性或记叙性的文体,文中较少出现生词,这样有助于考生整体理解和思路畅通。

(二)考核要点。完形填空以意义填空为主,重点考查词语搭配、词语辨析、逻辑推断、前后呼应等,有时兼顾一些讲英语国家的语言及生活习惯等。词语搭配包括习惯用语、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名词等的相互搭配;词语辨析包括近义词的辨析和易混词的辨析;逻辑推断包括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判断和逻辑关系,如转折、递进、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也包括根据上下文内容,选出一个意思与内容相符合的词或词语;前后呼应是指有些句子如果孤立地理解,可能有多个选择,并且意思都能成立,但把前后文结合或联系起来理解,就只能有一个选择。

完形填空作为一种能力测试题,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连贯性思维能力,而且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词汇运用的基本技能。基于完形填空题型复杂性,学生可通过分析完形填空题型特点、考查重点和解题技巧等三个方面,找寻其解题的思路与方法。②因为完型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这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

二、应对技巧分析

完形填空是在语篇中测试学生基础、阅读、思维、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集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的考查于一体,既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学知识水平,又检测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得具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常识相互融合的分析能力。由此,该题型要求高,难度大,阶梯倾向高,学生感觉解题困难,难以把握一些词的准确含义,或常用近义词的内在细微差别,常常是考虑了文意,忽略了搭配;考虑了搭配,又忽略基本常识等。而且常常是轻松排除两个选项,在后两个选项中难以决策,不能清醒判断上下文语境,掉入出题人所设置的陷阱,最终遗憾地选错选项。因此完形填空是考生们容易“拉开距离”的题型,也是高中教师一直都在研究和探讨的题型。针对完形填空的设计特点和考核难点,本文概括为整体性、语法倾向和逻辑语义构成。因此,基于对这一本质的认识,拟提出名为“整句提取,逻辑分选”的解题技巧。

(一)了解大意,整句提取。学生在这种题型上的最大失误,就是以空格作为单位去阅读和理解,这就拆散了整句的逻辑联系和语法结构,对于理解文义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于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担心通读全文浪费时间,故通常是边读边选,结果就句论句,无法形成连贯的思路或带有主观意识,理解偏离文章的中心,欲速则不达。对此,应该要求学生不看选项,跳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注意能体现文章大意的关键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首句的“点睛之笔”或“里程碑”作用,通过首句对文章进行准确定位。完形填空要求考生不仅会运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妥善处理好每个单句、理解语义,还要处理好单句之间以及单句与全文之间的内在关系,选出适当的词填上,使文章完整并通顺。③解题时,首先要跳出空格束缚,通读全文或者整句,遇到对某个部分意思不甚明白的地方,仍要快速读下去,全力以赴捕捉能获得的所有信息,快速了解短文大意。有的短文是科技小品或其它内容的说明文,往往开头第一句提示全文的基本内容,而且大多没有空,这对我们理解全文起着关键作用。有的短文是幽默故事,往往末尾一句点破,因此不可忽略。如果第一遍读后抓不住中心内容,可读第二遍。做题要先易后难,先拣浅显的题做,如有的小题是考查语法或惯用法的,不用通过上下文,只看本句,根据已学的知识,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我们可把这样的小题作为突破口,弄通与此句有关的上下文的意思,等到大部分的题目做完了,全文的意思已基本掌握,剩下的少量难题也就容易解决了。然后以整句为单位,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理解范围去领悟句子大义,然后解题。例题如下:④

He had22 set foot in a library and he wasn’t about to do so today. He would just23the books in the outside return box. But there was a24; it was locked.

22.A.ever B.nearly C.neverD.often

23.A.passB.drop C.carry D.take

24.A.problem B.mistake C.case D.question

这个段落有三个空格题目,设置于三个整句当中,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以整句为阅读单位,继而理解开来。针对22、23、24题,如果分开来阅读,在理解上就会缺乏连贯性。因此需要在这三个句子整体阅读并得出初步印象之后,再进行选项甄别。阅读第一个句子,阅读后通过并列句的格式,后面带有否定性的意思,得出前面的句子也带有类似的基调。22的选项为C.never显然与后面的否定形成了语义上的连贯性。后面两道题需要放到一起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先确定24选项会更容易,而且还有助于定位23。后面转折句式,可以断定,24这个词一定是一个带有消极意义的词,因此C.和D.都被排除掉了。那么至于是“错误”还是“问题”,可以结合前面和后面的意思。这并不是什么错误,而是问题,因此选择A.problem,那么23也可以得到答案,B.drop这就可以看出,整体性阅读方法,会使学生学会从整句甚至句群的宏观视野来判定空格处的疑问点和所选项目的对应关系,这就避免了往往围绕着空格设问的语法特征和语义这些狭隘的方面,很容易阻塞思路,影响速度。

(二)理顺逻辑,抓住背景,差别分选。要想提高完形填空题的答题正确率,必须在文章细节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从文章的语境和上下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完形填空题的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都会在上下文中设计一些暗示来帮助答题者选择正确的选项。⑤做题时,切忌随意找一个答案,填上后看语法正确就以为做对了。要看整体,看背景,看语境。有的题目,四个答案填进去都成立,语法都正确,但选哪一个好呢?这就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背影知识和语境找出其中的一个正确的。是科技短文的,就要充分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选题要符合科学道理;是短篇故事的,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情节的发展。所选答案必须符合情节的变化,合情合理。要注意逻辑推理,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同样,无论什么短文,其中每一句话,都和上下文有关,绝不会是孤立的。弄清短文各段、各句的内在联系,做题时可以顺藤摸瓜。做好了第一题,第二题就迎刃而解了。一般是上文暗示下文,限制下文,甚至末尾的一空,也要根据首句提供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要把短文全部读完才能开始做题。如果见一空就停下来做,不往下看,很容易出差错。有时这样的选项填空题:开头第一空,四个选项填入都成立,往下读,四个选项填入仍都正确,再往下读,直到读完最后一句,才豁然开朗,四个选项被排除三个,剩下一个正确选项。这类题目如果不注意前后的呼应,拿来就做,就会造成更大的干扰,增加解题的难度。

例题如下:⑥

He tried to 31 a telephone call, but was unable to 32 . What’s worse, the pay phones were on the outside of the building. 33 the sun began to set, he searched for a light and found it.

34 he could see. David wrote on a piece of paper: “ 35 ! I’m TRAPPED inside!”and stuck it to the glass door. 36 , someone passing by would see it.

He was surprised to discover that this place was not so unpleasant, 37 . Rows and rows of shelves held books, videos and music. He saw a book about Michael Jordan and took it off the shelf. He settled into a chair and started to 38 .He knew he had to 39, but now, that didn’t seem to be such a 40 thing.

31.A.makeB.fixC.use D.pick

32.A.get onB.get up C.get throughD.get in

33.A.IfB.As C.Though D.Until

34.A.On timeB.Now and thenC.By the way D.At last

35.A.ComeB.HelpC.HelloD.Sorry

36.A.SurelyB.ThankfullyC.Truly D.Gradually

37.A.at mostB.after allC.in shortD.as usual

38.A.watchB.palyC.readD.write

39.A.waitB.standC.sleepD.work

40.A.badB.coolC.strangeD.nice

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结尾的部分,也就是39、40题,因为这是典型的整句设两问的格式,两个空格所产生的疑问互相制约,互相牵扯,比较有难度,考生很容易对这样的格式表示头疼。因此,需要通过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对比和深度分析来找到答案。

能够理解并成功解题这一段落的秘密就在于掌握上下文关系和逻辑,而非语法。“He was surprised to discover that this place was not so unpleasant,37.”但看这一句,是根本选择不出来的,因为按照语法和固定搭配,四个选项都合适。这就需要往下看。“Rows and rows of shelves held books, videos and music.”一排排的搁板上面摆放着书、光盘和唱片。因此37题说到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地方非常不好看,看选项,A.at most至多,B.after all究竟,毕竟C.in short 简言之,D.as usual 如往常一样,综合来看,B选项比较贴切。

(三)固定搭配和语法关系的整体性把握

这一点需要重点说一下,因为完形填空最终是要考察学生对于英语单词、词组的固定搭配和语法关系的熟练程度。而固定搭配和语法关系重点落在了对介词、副词、连词上面。请看例题31、32。“He tried to 31a telephone call, but was unable to 32 .”31题考查的是“使用一下电话”的用法,那就是A.make,那么32就需要了解与get搭配的各种介词来,C.get through是接通,故选C。31、32题的解题的独到之处在于既要把握语法和固定搭配,还要将之建立在整体性的原则之上,即解32题必须要建立在31题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

(四)逻辑遴选,整体对照。这一技巧是用来检查错误用的。全部题目做完后,并非就此完事,还需对各题进行认真的检查。具体做法是,按自己所选的答案,把短文从头到尾慢慢地阅读一遍,仔细地从各个方面推敲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有没有自己把握不定或觉得似是而非的地方。如有疑点,仍用上述办法检查:看语法、惯用法对不对;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是否符合科学道理;看是否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宏,高考英语考试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任志鸿,新编高中英语总复习优化设计,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年

【3】王大明,爆破英语专项操练-高中完形填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冯大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300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张锐,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江云明,男,中学一级教师、所攥写的论文获台州市级二等奖,所主持的课题台州市级结题、所辅导过的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温岭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温岭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

①龙建伟,浅谈高中英语障碍性阅读理解题--完形填空,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②戴亚立,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方法探讨,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③张民志,完形填空,中学教与学,2006年04期

④2007年高考英语真题(浙江卷)

⑤许友国,征服完形填空--如何从上下文中获取信息,初中生,2006年09期

⑥2007年高考英语真题(浙江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