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音乐教学本质——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作者: 钱 静

摘要:以音乐为本是音乐课的本质现象,也是音乐课赖以存在的理由之一。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老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彰显音乐教学的本质和特点,也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回归音乐;教学本质;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31-01

一、既重“育情”,更重“双基”

“育情”是指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双基”是指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音乐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来定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要位置,这种布局实际上体现了“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改革者“一切以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科的人文关怀。但我们的有的老师片面地理解这种转变,以为音乐课的一切都是这个层面的目标来实施,而对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再也不加重视与传授,认为在课堂上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就会背离新课程的宗旨。但是我们说音乐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音乐应以其独特的要素美(速度、力度、节奏、旋律、和声等)、丰富的内容美等非智力因素为主要内涵。而双基正是通往音乐神圣殿堂的双桨,只有在掌握了必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之后,才可能深入到音乐之中,体验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才能去表现与创造音乐。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是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授课教师让学生从头至尾欣赏了两遍,除了中间还穿插了一些其他教学活动外,最后在第三遍的音乐声中结束了这堂课。中间既没有介绍什么是圆舞曲,也没有让学生听辨乐曲的结构,更没有让学生唱唱主题音乐,体会一下乐曲的魅力。从以上的课例中我们能够理解,授课教师的本意是想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自己的课堂,但却步入了另一个误区。

二、既重“综合”,更重“本体”

《音乐课程标准》的确是“倡导学科综合,但是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门类的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这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综合的前提,必须是以音乐为中心的综合,决不是背离音乐本体的综合。学科的综合应该立足于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审视音乐的机会,应该立足于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质。作为音乐老师,我们不应该忘记音乐教学的使命。

三、重“形式”,更重“内容”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教学过程,许多教师都认为新课程理念强调兴趣和情感,不就是热热闹闹吗?甚至有的教师把多媒体技术奉为神明,认为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就是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所以,一些音乐课往往就是有形式没有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缺乏目的性。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组),教师却乐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问题也非要让学生去讨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也要学生去创编……这种与教学内容脱节,过于外在和花哨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并非音乐新课程所提倡,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误解。其实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是有的教师不管用不用得着,都制作了课件,仿佛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才算是精彩之课。因此,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主要考虑形式如何如何,而没有考虑或者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缺乏教学目标统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往往导致教学者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而紧密围绕目标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明确针对性和目的性。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

五、重“身动”,更重“心动”

“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眼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常说的一句话。现今的教学评价也是如此,课堂上假如没有学生动的环节,则可能被视为缺乏创新,教法落入老套。于是一些教师以为把每节课设计得像举行一台预先排练好的晚会那样有条不紊,轰轰烈烈才是好课;以为把每节课组织得像小孩做游戏那样敲敲打打,热热闹闹才是改革。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随便走动,教学秩序一片混乱的现象。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里的参与是指学生全方位、全身心的参与。既要有身体四肢——“身动”的参与,又要有心灵、思维——“心动”的参与,表面上热闹,而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只有当学生“身动”、“心动”全方位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亲自、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

以音乐为本是音乐课的本质现象,也是音乐课赖以存在的理由之一。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老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彰显音乐教学的本质和特点,也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