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科素质

作者: 马荣显

摘要: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既符合学习规律、学习特点,又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培养;学科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32-01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思维水平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作为知识教学的主渠道,理应是培养学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意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教学,认真把科学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结论式的教学模式,它从概念、结论出发,教授化学知识,忽视化学方法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际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今天,本人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推动学习 的一种强劲的内部 驱动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因此,实验是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传统的化学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操作设计不予重视,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课外实验与制作”、“阅读”、“讨论”、“资料”及“习题”中挑选一些,或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蓝墨水、雪花膏、肥皂、石膏像、焰火、汽水、松花蛋的制作,碱式碳酸铜化学式的测定等。在教师的主导(告知条件、提供材料、诱导思维、组织讨论、必要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得出产品或结论,实验验证,最后以产品或者实验报告或者小论文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科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质,也可以说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教学中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大致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实验起始于问题,以确定实验的方向和目的,接着选择实验方法,精选实验工具,按设计程序进行实验观察与操作,然后对实验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和概括,使实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这整个过程都是有序的、合规律的,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认识过程,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的方法和内容,借助实验,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逻辑方法,因此,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操作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好方法。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应该从观察习惯的养成开始,让学生先明确观察的目标,清理观察的顺序,把握观察的重点,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包括测量和记录)。常用的方法有:整体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特征观察法,实验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逻辑方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等。在这些过程中进行全面又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具体特征,总结现象变化的条件和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力。其次,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操作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 ,要多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此也可以将某些演示实验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适当增强趣味性、探索性的实验等。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意识、规范操作程序、训练准确性和协调性、发展灵活性和创造性。再次。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记录观测的结果,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第三、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学科内容的限制,大多数只能涉及到逻辑的方法。对于直觉、灵感、想象、猜测、 信念 等非逻辑性的、但是却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很难涉及,而化学可以借助历史上的名人实验的历史事实,给学生开设这些方面的专业讲座,最要紧的是要拿这些方面的事实,实地实验来鼓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思维活动最主动、最积极、最有创造力的因素,想象力就像科学的翅膀,在化学史上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在研究苯的时候,就是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随便想些别的事情,使思维在原本不很顺利的情况下忽然有了新的突破,在他的眼前,忽然有了长长的队伍连接起来,形成了像蛇一样的尾巴,从而悟出了苯环的结构,为有机化学的发展起 到了彻底革新的 作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想象力的巨大作用。类似的例子不少。如道尔顿根据化学的实际,通过富有建议性的想象力形成了原子理论,拉瓦锡确立氧气概念,推翻统治百年之久的错误理论:燃素说,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而溴的发现过程则是提供怀疑精神的学习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典型。

第四、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培养科学品质,主要是培养严肃、认真、尊重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务实务理。为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认真做好实验的行为来启迪学生做实验。要求学生按规程操作,准确读取数据,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对弄虚作假,使他们逐步养成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要借助实验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激励他们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既符合学习规律、学习特点,又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它虽然有很多种,但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选择,需要实践。化学科目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有自己独特的庞大的知识体系。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并且它的用途广泛,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甚至生活的很多方面: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医药化学、环境化学、实验心理学,因此化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科素质的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