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作者: 王介锁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充分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57-01

“传道、授业、解惑”等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数学教学常以听课、练习、复习、作业等方式呈现。数学学习往往变得相当教条,具体表现为:重教学,轻学习;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外因,轻内因;重模仿,轻创造;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学生学习数学常以呆板的程序进行,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充分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和前提。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编织丰富多采的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1、以旧引新,沟通引趣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提出启发性、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觉得新知并不难,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启发学生思考: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果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何实现这种转化,用什么方法,大家知道吗?试着做一做。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尝试探索中去。

2、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出发,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动手操作,唤起兴趣

小学生都有爱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学具,如摆摆、拼拼、数数、画画等活动方法,唤起学生参与探究的愿望。

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不仅在新课导入阶段,而应该贯穿于全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创设情境,才能使学习始终成为学生的自身的需要,从而参与探索的全过程。

二、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动机,还需要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过程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教学活动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操作和思维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发展的辨证关系。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过程。教学中要突出操作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例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在操作中弄懂算理掌握算法,例如“比多”应用题的教学。

2、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或根据教学实际,随机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提高。

3、让学生在阅读中参与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既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又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教学中要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做到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边看边动笔划出重点、作出批注,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

在教学中,参与的各种机会,要根据学习的需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共同完成,促使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平时数学教学研究的公开教学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许多教者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授予方法,培养参与能力

教学过程应当是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习的再创造过程,而不单纯是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除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创设参与机会外,还必须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参与,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以知识教学作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如: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和数学方法(归一法、转化法、切割法、拼凑法等)以及数学思想(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对应思想等),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如我们在实施问题性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授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或集体合作进行探索、发现或解决问题,尔后教师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方法、解题思路或指出一些思维错误,使学生摆脱困境,但最终让学生学会了独立的探索。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数学所教给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等,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另外,思考观察时,要指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动手操作时,要按步骤要求进行,动作要规范、准确。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筋想,动口说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