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授课心得体会浅谈
作者: 龚利楠摘要:本文就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的讲解方法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图;授课;教学教法;投影规律;按点连线法;尺寸标注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70-01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被业内专家形象地比喻为工程界的通用“语言”,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其重要程度。此课程需要诸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其他先修课程的知识,并因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领悟能力和努力程度上的差异,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笔者在讲解此课程时经过多次讲授实践,以深入浅出为主要教学原则,反复研究不同的教学教法,不断总结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所述,供与同道商榷。
一、 在工程制图国家标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地可用于解答每一习题和表达任何形体的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则
它不仅运用于初学章节部分,如点,线,面的投影,也适用于基本几何体,截交线和相贯线部分,更适用于组合体乃至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也就是说,这是机械制图中最为基本的一条规则,是正确解题和表达形体的前提保证,也是学生应该最先掌握并时刻不忘地在学习中使用的解题原则。在授课时,我非常注意讲每一道题时都把对这条规则的运用以类似口诀的形式融会在解题的过程中,使这条规则能够通过口诀达到潜移默化,不失时机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牢固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并保证解题的正确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一规则领会为制图课程的标志性语句,常常引用,记忆犹新。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学习制图课的过程中,有一些让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章节
如《立体表面的交线》,这部分最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是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教科书上介绍了几种方法,如线面交线法和面面交线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理论性强,较为抽象,难于掌握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的研究画图方法,归纳和总结其中的规律,探求到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叫做“按点连线法”。具体步骤为:1,找特殊点。2,找一般点。3,按点顺序连线。此方法在画图练习中借助点的投影方式,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则,将形体中必要的点的投影对应求出,按点依次连接轮廓线,则立体所要求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相应的投影迎刃而解。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易于理解,易于记忆,而且简便易行,保证正确,不但此章节可以运用,在《组合体的投影》等章节部分也可以借助这个画图方法来解题,或者去检验所做的习题是否正确。在对学生讲授“按点连线法”之后,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易于操作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 制图课的学习中,对形体的投影图进行尺寸标注也是难于攻克的部分
这部分内容繁琐,紊乱,容易出错。在授课时,笔者在强调一定要思路清晰外,紧紧围绕步骤来做是关键,这样就能够保证正确性了。这个前提性的思路就是,所有立体无非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确定尺寸的步骤都需要将长、宽、高分别考虑进去,就可以保证在任意方向上不遗漏任何尺寸。然后再按照具体的尺寸标注步骤进行标注。具体步骤为:1,确定基准(多为大平面、大端面和对称中心面)。2,确定定形尺寸。3,确定定位尺寸。4,确定总体尺寸。使用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来标注尺寸,再结合国家标准中关于尺寸标注的一些细则规定和画法,解答尺寸标注方面难题也就变得有条不紊,轻松而正确了。
总之,此课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学习内容,也尽可能参照此类方式去讲授。做到在授课时尽量使用相对简单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不断总结出可以使用简单的形式(如口诀或公式等)去表述繁杂的知识,让学生易于树立自信,驱除紧张畏难的情绪,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既轻松又生动活泼,以使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化难为简,化繁琐为清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推而广之,尝试参照一些以上所述的这些授课方式方法,在不同的科目中总结出一些化难为简,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使学生们能够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前提情况下,只要通过努力坚持学习,都会掌握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知识,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成果。 这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一点经验看法,写出供同道参考,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工程制图基础》焦永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机械制图》路志芳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