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途径

作者: 王聚才

摘要: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教育特点;教育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91-01

一、思想品德教育要掌握两大特点

1.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练,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例如: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教材,因为长跑中的“极点”现象 ,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极点”现象,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如果长跑中一出现“极点”现象就中止了练习,不但起不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反而会起到消退意志的作用。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原则与方法及其在各项教学中的运用,在实践中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2.思想品德教育的及时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贻误时机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会影响到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堂体育游戏课中,以“抢救伤员”为主题的背人接力教学比赛时,由于忽视出现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组的问题,当轮到这个男生背人跑时,中止了练习,其男生说:“她是个女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她是伤员!”结果,比赛恢复了,随后教师引导全班为这个男生鼓掌加油,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了讲评,并表扬了这个男生,这样使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团结、互助、友爱的革命人道主义教育。

由于学生在体育课中处于运动状态,偶发的事件经常发生,各种思想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在课的全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教育,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遵循四条途径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建立和贯彻体育课课堂常规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要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结合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例如:用接力跑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技巧和跳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精神;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精神,舞蹈、韵律操可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陶冶情操的气质。

3.结合课堂组织教学进行教育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保护场地,送还体育器材,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通过向先进学习,树正面典型的活动,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结合体育课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课的进行中,学生的各种思想都能表现出来,这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不管是好的现象还是错误的倾向。都要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利用良好的集体观念,引导,帮助学生抵制不良倾向,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说服,坚持正面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实做好育人工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杰 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特点,学校体育1992(63)

[2]、郑定明 在体育教学中要宽严有度,学校体育 1992(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