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引导现代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 王立春摘要:新课程理念引导着现代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用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92-01
新的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适应新形势,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变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从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视角,看待这次课改实验,具体到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韩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曾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对教师的作用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知识,否则便难以胜任自己的职责。而现在教学当中,面对日新月异的学习途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课业教育。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一本书读到头就能解决其学业的了,他们头脑灵活,视野宽阔,借助于各种现代化的资讯传媒,诸多新鲜的事务和理念混合冲击着他们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认知。作为这个期间的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真正的拥护,光靠“师道威严”是不行了,这个时期,教师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用自己丰富的学识感染学生,并且,要让他们感觉,你不是“太落后”了,而是能够和他们“一同冲锋的战士”。作为初中学生十分挠头的英语学习,尤其需要教师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加以引导,结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生活方式、日常习惯等,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除了应付考试之外,还有更大的用途,要让他们感觉到“学能致用”。而作为学生们最能集中学习和接受英语知识的英语课堂教学,尤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一门十分枯燥的语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注重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整个班级的英语单科底子,并且以学生们此时的状态为依托,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针对各人不同的情况,分层次地提出问题,让他们理解、回答,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表现的机会,并且让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前途充满信心。环境很重要,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再出现“一言堂”,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令人惬意的学习共同体里体验到课程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二、让学生带着信心和乐趣走进课堂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不是每个人都是性格开朗,健谈善交,好多孩子性格深沉,沉默寡言,不愿意同其他同学交流,而他们的英语成绩,往往会比其他同学差上一截。对于此类同学,更需要教师随时观察了解其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且用自己的爱心去鼓励他们学习上进,有时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够使内心敏感的孩子改变一直坚持的态度,增加尝试的勇气,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乐于参加更多的学习领域。有些学生都已经会“跑了”,其实并不需要教师花费太多的心思,他们一般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只要继续引导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先扶着他们 “走”,那么,“跑”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构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新的课程要求并且适应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独霸讲台,而是走下讲台,在与学生们平等的交往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有人会说,语言课堂不就是说话么?又不是进行什么科学研究,有必要那么费事儿么?其实不然,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是各学科乃至科学的“活水”,现代开放的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下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息来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素质发展的根本目标,要求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在互动教学中共生共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同学可以围绕一个语言话题,使用不同的语句,采用不同的探讨方式。例如:统一在一起讨论“sports”话题,大家可以自由结组,以小短剧的形式进行语言学习,语言功底深的同学带动稍差一点儿的同学,各自根据自己对语言掌握情况,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将生活引入课堂,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自己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去体验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克服自卑、羞怯,促进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进行创新性发展。
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学生从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走进课堂,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目的不外乎一个,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打造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灵活地运用语言,培养其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有了交流真情实感的能力,那么是否在各种情景中都能自如地 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呢?这时,教师就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和春风亲切,雷电交流,与秋霜默契,冬雪吟唱。在真实具体的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课堂所学:在雄伟的长城上,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THE GREAT WALL;在清爽宜人的避暑山庄,娓娓道来我们的历史画卷——THE SUMMER RESORT。当我们的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展现中华民族的自豪与骄傲时,我们是否还会记得课堂中他们那曾经转不动的舌头,张不开的嘴呢?不过,现在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新课程理念指引着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