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经济”发展给社会各方带来的经济效益

作者: 何 源 李 雪

摘要: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音乐经济也在悄然滋长,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正充分的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经济;家庭经济;音乐经济;竞争需求;市场价值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05-01

中国经济正在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民向往精神富足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传统的中国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家庭经济到达一定的水平后,更多的家长会把收入更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去。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满足于孩子要考高分,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要求孩子们有特长。由此造就了“音乐经济”。然而这些家长也并非想让孩子们成为音乐家, 只是想让他接受音乐训练,提高修养,具有一项特殊技能可以适应竞争的需求。因此,音乐也正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这也让许多家庭进入了这个圈子。

这几年社会上林林种种的少年宫,艺术学校,琴行等特长班盛行。学习音乐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一到孩子的课余时间和周末,家长们不惜牺牲休息时间,陪送孩子们去各种特长班进行学习。一到每年的音乐考级之时,就拿音乐学院每年的音乐考级来说,光考级专业就有21个,一年有四次考级,考试级别从1级到9级,可见这个日渐庞大的音乐经济正在这些期望子女成才的家长们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由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说,首先从21个专业考级中的钢琴考级前期投入算起,一个钢琴学生每周的专业学习花费,交通花费,这是一个琴童家庭每周的基本支出。每年全国数以万记的琴童因此创造出的市场价值触目惊心。这还不包括其他20个专业如小提琴、电子琴、古筝等等音乐教育市场。其次也正是由于这些音乐学习家庭的剧增,音乐相关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从事乐器制作的公司日见增多,无一例外的带动了我国乐器制作的自主品牌。翻过头来再看,这些琴行,少年宫,各个专业教师,也正是因为这些特长学习孩子的增加,收入也在与日俱增。

音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2004年到2006年的超级女生,再到2007年的超级男生,电视以及各种媒体从中得到多少收益?而它又给相关产业带来多少收益? 如果有人问及有没有看过“超级女生”?可能有人会回答没有,原因可以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不喜欢这种比赛节目,不喜欢音乐,或者是没有电视,这些都可以成为理由。但是好象压根就不知道“超级女声”的人不多,当然也会有。这正是因为报纸、娱乐新闻、广告、网络,这些都是大家互相传递的信息途径。就连老人、幼童也没有逃脱,成为了“玉米”,“笔笔”的铁杆粉丝。“超级女声”如同一阵狂风,席卷全国。又有谁被卷进了这场狂风之中,那绝对不只是听歌和追星那么简单,还有他们所带来的商机和经济效益。先从超女比赛说起,比赛中通过短信为自己的偶像拉票,为通信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然后就是超女频繁的出现在报纸,媒体,广告等传媒中,人气彪升。由她们代言的产品成为了柜台上的热销货。再有电视台因为观看人数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收视率的攀高。总而言之,我们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被超女充斥着,各种有关超女的东西卖的很火,一时间超女之风刮遍全国,席卷各个行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音乐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好的或不利的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社会大众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辨别好坏。只有这样,音乐经济才能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活的经济》上海远东出版社

[2]《现代经济学的历程》长春出版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