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买办资本家之迅速蜕变

作者: 鲁科灵

摘要:买办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他们由卑微小民迅速跻身上流社会,除了外部环境和其特殊的优越条件之外,其自身的许多可贵品质也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关键词:买办;资本家;蜕变

中图分类号:TUO98.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26-0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市场,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兴起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职业,即近代意义上的买办。作为直接为外国资产阶级开拓贸易服务的人,买办最先接触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并深受其惠。于是在白手积聚起大量财富的同时,他们成为近代中国最狂热的投资者。附股外国企业,是买办投资新式企业的第一步。不言而喻,它的下一步就是从附着于外国企业向自办企业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买办资本向民族资本转化,买办也就转变为民族资本家了。

买办投资的第一步是附股于外商企业。在整个19世纪下半期的外国侵华的各项企业中,几乎没有一项没有华商的附股活动。在这些狂热的附股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买办。买办附股外资企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附股外资企业,得以参与企业的创办和管理,从而了解和掌握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锻造出一批懂行的企业管理人才。其中著名的有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人。他们先后被李鸿章委任为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重要企业的会办或总办,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初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附股外资企业的过程中获得巨额利润,这为以后投资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及自办企业提供了资金。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办起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这为华商的投资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很多买办如唐廷枢、徐润等相继把资金投进了规模庞大的官督商办企业。洋务派官僚控制的几个大一点的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上海织布局等等,或者是由这些人创建,或者是在他们主持之后,才能有所发展。

附股的华商独立地创办近代企业,大约是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这时拥有资财的股东对“官督商办”的幻想已经破灭,痛定思痛,不再希望“官权”的维护。同时清政府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主者关于“商战”的鼓吹,开始考虑颁布商律。甚至对于投入巨资兴办新式企业的人不问出身都给予奖励。当然,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主,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这一切推动了附股的华商把资金转向独立经营的道路,转化为民族资本,买办在这股风潮中一路领先。在船舶机器修造业中,最早出现的一家商办船厂,是一个广东籍的著名买办郭甘章创办的。在缫丝工业中,上海第一家商办丝厂--公和永,是一个和洋行关系十分密切的丝商黄宗宪创办的。“它的资本之来自洋行买办,自然也在意料之中。”在其他工业部门中,买办的投资也屡见不鲜。

根据比较保守的统计,近代买办出身的资本家创办的民族工业(1895-1913年)和航运业(1890-1926年)的资本总额约150万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现代企业资本的主要来源,这是半殖民地条件下中国原始积累的一大特点。

买办由卑微小民迅速跻身上流社会,从暴发户一跃而为商企精英,除了外部环境和其特殊的优越条件之外,其自身的许多可贵品质也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一是勇于冒险,敢为人先。当中国那些手握巨富的地主官僚和商人们还在对新式企业半信半疑,仍然热衷于经营传统行业和买田置地来稳享暴利时,买办们却把钱大量投向新式企业,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相比其他资本家,他们的投资显得更加义无反顾,表现出更强烈的主动性。买办不仅在创办近代企业方面开风气之先,而且由于最早与西方的近代经济发生关系,他们在许多方面都逸出了中国固有的传统,为闭塞的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二是学兼中西,融会贯通。买办很善于学习,他们既注重传统,更重视西学,着意中西结合,满足实际需要。他们中不乏学贯中西的大家,如容闳、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由于职业的需要,一些买办世家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中西两种教育。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已聚积起大量财富的买办,纷纷把子弟们送进新式学校就读,甚至出国留学。由于不断学习,使买办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

三是富有活力,坚忍不拔。买办在获取财富的时候,富有冲动和活力,他们身上所迸发出的坚忍不拔、勇猛进取的精神,在中国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四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买办朱志尧不畏其难,创办一个轮船机器制造厂“求新”,先后制造了浅水快轮、客货船、趸船、兵船和码头船。其中川江轮船的制造,在中国造船史上是一个创举。20世纪30年代朱志尧已经经商失败,债台高筑了,但他还对技术进步充满了孩童般的迷恋和自信。

五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买办一旦脱离原来的职业转而成为民族资本家,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洋商发生冲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最高额的利润,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朱葆三、王一亭、虞洽卿等也是买办出身,但他们曾经积极地参与或支持了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的革命斗争。唐廷枢和徐润等人为洋行的非法经济活动效过犬马之劳,但这并不妨害他们逐渐转变为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早在1812年,唐、徐两人就倡议广东同乡,建立广肇公所,明确地提出了“联乡里而御外海”的具有鲜明爱国主义性质的行动准则。

参考文献:

[1]广京.唐廷枢的买办时代[J].清华学报,155~156页.

[2]夏东元.郑观应传[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