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面料的肌理设计与应用

作者: 陈娟娟

摘要:在当下流行的各种纺织、服装面料的装饰中,除了纹样、色彩仍在永无止境地翻新变化外,着意强调面料的肌理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关键词:装饰面料;肌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38-01

一、视觉肌理设计

1、印拓法

即利用物体的自然肌理,选择适当的材料沾色后,在物体的凹凸肌理上取得纹理,然后在设计稿上进行拓印。此方法能获得自然、质朴、生动的肌理效果,对于创造具有个性的图案肌理十分有效,也是纺织图案常用的创造肌理美的手法之一。

2、手绘法

即用各类绘画、书写的工具直接描绘图案。手绘技法随意而自由,可工可泼、可收可放、可细可粗、可刚可柔,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熟练掌握多种工具的手绘技法,是纺织图案设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3、拼贴法

挑选具有肌理效果的实物或图片,按图案构成的形式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与拼贴,达到某种富有联想的蒙太奇般的奇妙肌理效果。

4、渍染法

即用液体染料,在纸面上造成斑渍、渗化、渲染等肌理效果;或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在颜料液体中浸染后,于渗化未干的局部作渲染,从而获得各种奇特的视觉效果,使人得到朴实、浑厚、自然的肌理美感。

5、熏灸法

把纸张置于烟上熏灸,造成细腻匀变、流动自如的肌理效果,有时偶有破损的肌理形态,创造出一种沉淀、苍凉的肌理美感。

6、计算机辅助的设计技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视觉艺术创作者实现构思,提供快速、新颖、理想图案的有力工具。计算机设计的特殊软件,能模拟各种变化莫测的肌理效果,与手绘图案相结合,使创作者真正进入到“得心应手、心想事成”的绝妙创作境界。

7、刻划法

在已着色或涂色的纸张表面,用尖利物件在其上刻划,刮去部分色料,从而形成肌理效果。刻划法可精美细巧,犹如铜版画效果,亦可大刀阔斧、豪迈刚健而具金石韵味。如果纸面上多层涂色,随着刻划的力度不同,部位不同,将产生多重多彩的刻划肌理效果。

8、浮彩吸附法

将墨或颜料滴入水中,在未溶和之前,用笔轻轻拨动,马上用吸水纸铺置水面,吸附色料而取得水中的纹理。浮彩吸附的肌理效果工细流畅、多彩并列、流动多变、连绵不断,构成奇妙的节奏和韵律感。如与防染、手绘等方法结合,将会得到妙趣横生的肌理效果。

二、 触觉肌理设计

1、面料的增型设计

在现有的面料上通过贴、缝、挂、吊、绣、热压等方法,添加相同或不同材质的材料,形成立体的具有特殊新鲜感与美感的设计效果。

2、现代科技整理设计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能生产出以自然原料为基础的各种面料,而且经后处理工艺,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流行亮点。

3、面料的钩编织设计

用不同的纤维制成的线、绳、带、花边,通过编织等手法,形成疏密、平滑、凹凸等变化,直接获得一种肌理对比的美感。

三、肌理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

在现代装饰面料的设计中,面料的肌理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强调面料本身的艺术设计,丰富其表面的肌理效果,是设计师出奇制胜的法宝。

1、相同面料不同肌理的搭配运用

运用同种面料,进行合理的肌理设计,力求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打破同一材质的单调、乏味之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不同面料不同肌理的组合搭配

采用不同面料和不同肌理图案的搭配。这相对于上面一种运用方法来讲要复杂很多,虽然搭配起来会非常的丰富,但如果一味的去追求变化和丰富,会出现花或乱。这要求我们设计师在局部变化的同时要注意整体的统一。

3、不同质地的搭配

在不同质地的搭配中,设计师常常运用对比思维的方式,各种质地在对比下得以夸张和强化,把面料的个性语言体现的淋漓尽致。

4、不同图案的搭配

不同图案纹样的面料搭配或并置在一起,使面料层次增强,服装和纺织品面料的视觉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得到升华,其内容和色彩的变化,使人产生联想或不同的情感,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5、不同质地和图案的混合搭配

这种搭配手法已成为新世纪服装和纺织品设计的主流。但由于其设计中元素较多,会产生杂乱无章,令人眼花缭乱之感,所以要注意搭配的统一协调性。

目前我国整个设计水平还比较落后,面料的设计含量相当低,设计需要和科技结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把握不同消费层的消费心理和社会状况。从纤维、纺纱、织造、染整到纺织品加工,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电子等学科的高新技术向纺织工业深层次、全面的渗透。这些高新技术的介入,对当今装饰面料肌理的设计影响非常巨大,它们从根本上更新和改变了面料设计传统的装饰手段,使装饰面料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徐雯.设计艺术,山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4:23-25

[2].邱蔚丽 胡俊敏.装饰面料设计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4-79

[3].徐百佳.论纺织品图案设计的肌理表现,江苏:苏州大学学报,2006 :3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