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升华
作者: 杜雯雯摘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要让每位学生了解艺术经典、感受艺术经典、走进艺术经典,从经典中悟出真理、悟出人生、悟出高尚情操、悟出道德品质、悟出精神力量,并使每住学生都能在艺术教育的春风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人生的美好。时代的新变化。祖国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艺术教育;道德品质;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15-02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是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升华、不断完美。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门。该课程的开设。是对小学、初中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提高,它将更有助于高中学生发展其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创造、表现、欣赏艺术的机会,感悟艺术的魅力、人生的伟大、品质的高尚、社会的美好,从而为他(她)们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艺术才能基础、道德品质基础、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德国的黑格尔曾经说过:“手中有把小提琴。人就不会做坏事。”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也高度赞赏艺术的伟大:“好的音乐可以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提高人民的音乐鉴赏能力。”可见,艺术对每个人,甚至整个国家的影响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学生而言,更显其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一个从小就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高艺术水准的国家,会折射出高度的文明和高度的和谐。艺术教育会使人更理智、更高尚、更文明、更具有教养,艺术成就人生、成就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人需要艺术的教育、艺术的熏陶,也更需具有艺术的技能、艺术的创新、艺术的品质,一项好的艺术作品,会感染人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会使你得益匪浅。高尚的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会从经典的艺术中不断地得到升华和完善。对广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艺术教育,这样的艺术陶冶,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要让每位学生了解艺术经典、感受艺术经典、走进艺术经典,从经典中悟出真理、悟出入生、悟出高尚情操、悟出道德品质、悟出精神力量,并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艺术教育的春风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人生的美婷,时代的新变化,祖国的繁荣昌盛。
二、将经典艺术的美与道德的美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感染,陶冶学生的心灵,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美国萨米尔曾说过:“把歌唱当作一种文化资产来学习。”在几年的音乐课教学中,我深感这句话的分量与深刻的含义。如果将音乐课简单地理解为唱唱歌、识识谱,那它就唱不出艺术、唱不出入的快乐和力量,唱不出人的高尚品质。在音乐课教学中,要使广大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艺术的含义,把歌唱当作一种文化资产来学习,提升音乐教学的文化含量,那么音乐课就有了生机,艺术就有了生命,学生学了就有了激情,有了气质,有了方向。
在艺术课教学中,要善于将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中的曲调美、词句美、人格美、道德美、精神美等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渗透,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是从积极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在使学生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的同时,获得心灵与道德上的感染。
记得有一位高一学生在《国歌,我心中的歌》作文中这样描写《国歌》对他的感染与心灵深处的震撼:“说真的,在我熟悉的国歌中,我只觉得我们自己的国歌最高亢,最雄壮!每当想起这支歌,我仿佛觉得自己高大了几倍,犹如一员临阵出征的将领。犹如一位整装待发的战士……所以,每当唱起国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感到自豪、骄傲。”通过唱《国歌》,这位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与震撼,感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激情,激发了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道德品质油然而升。
三、是从感悟艺术内涵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授《茉莉花》一课中,为了挖掘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涵,使学生感悟到现实中茉莉花的美和茉莉花的音乐美,我几乎把与茉莉花相关的音乐都收集了起来,包括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通俗音乐《茉莉花》、交响音乐《茉莉花》、选自歌剧的《茉莉花》、男声四重唱《茉莉花》等等,使学生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音乐艺术大餐,在感受到音乐艺术美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艺术深刻的内涵。课后有学生说:“老师,我很喜欢茉莉花,喜欢它那雅致洁白的花朵,喜欢它那小巧碧绿的叶儿,也喜欢它那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还有一位同学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茉莉花>,并说:“我觉得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现在我觉得眼前浮现了许多大自然的美景,因此,画了这朵茉莉花来表达我的心情……”
其实,这是一堂充满着文化意蕴的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自然巧妙地把音乐的相关文化(包括茉莉花的文化)渗透其中,使学生感悟到茉莉花的洁白无暇,高雅真挚,是象征着人类共同的理想,是世界人民团结友谊、热爱和平的精神体现。《茉莉花》既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象征,更是世界人民美好理想的象征。
四、要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地得到升华,做一个高尚的人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音乐教学要与姐妹艺术相结合,在这其中,音乐与美术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也是学生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是一门情感艺术。法国文学家海涅曾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音乐与绘画相互渗透和影响,相得益彰。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音乐是给人听的,但可以使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绘画是给人看的,也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我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对此就深有感触:“欣赏名画,往往会引起起我在音乐上的很多联想。例如当我演奏巴赫作品的时候,我就常常联想起伦勃朗的画,巴赫的作品往往有一种谦厚、纯朴的舍己精神,这一点和伦勃朗的作品在气质上很类似。而演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协奏曲时,就不禁会联想到意大利名画家波的齐里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联想到维纳斯从碧蓝的海中徐徐浮起时的那种清新、柔和、宁静的情景。”好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一种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会使人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使人的情操更加高尚。
一是以境激情,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基础上,使学
生的道德品质不断得到升华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表现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学生很快地进入美好的音乐环境,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进而升华到道德情感。在教唱《歌唱祖国》这课的开始部分,我就伴随着自制课件中的“爱国主题”声像,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诗歌般的歌词《歌唱祖国》。学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学生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随即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歌唱祖国》,铿锵有力的词句和优美的旋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浓厚,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深刻感悟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情怀油然升起,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不断地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得到升华。
二是以情激情,使学生的艺术情感意识转变为道德品质意识,并不断地得到升华和完美
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任何一首歌(乐)曲都寄托着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它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方式表现,或庄严或凄凉,或活跃或热情,使人们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以情动情,以情激情,就是要使学生在对音乐艺术情绪基本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音乐艺术蕴涵的特殊情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素、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将艺术情感意识转变为做人的道德品质意识,达到既育艺又育人的目的。
如在教授《七子之歌——澳门》这堂课时,围绕情感与价值观问题,我设计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通过多种体验,学习不同作品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手法,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达到这个目的,课的开头就用音画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著名华人作曲家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而创作的《1997·天地人》序曲,使学生聆听了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的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浮现在他们眼前的是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庄严的场景;激荡他们心间的是对昨天的记忆和对明天的憧憬。那气势磅礴的音乐,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怀。之后,在学唱主题鲜明的两首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后,学生又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了蕴藏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达到了高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以动激情,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现实中得到良好的体现
不断地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演唱歌曲、朗读歌词、感悟艺术内涵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动激情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不仅要在课堂上动起来,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动起来,用各种形式的表现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广大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中获取到美的感受以及思考比较的能力上升到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并在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良好的体现。
有一位学生在《歌唱祖国的感想》日记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心情:“每当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五星红旗,只有当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深重灾难的中华儿女才第一次昂起头,第一次感受神圣的民族尊严,也才第一次把56个民族团结在一面旗帜下。五星红旗啊,每当您从国歌声中升起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徐徐滴落的鲜血;每当您呼啦啦飞动在蓝天时。我仿佛听到了千万个仁人义士在刑场上最后对您的呼唤。您,来得太不容易了……今天,我们要更加努力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相信我们这代人有能力有志气把您举得更高、更长久。”
还有,据《中国青年报》载:1990年5月,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北京女中学生梁帆去荷兰诺维克城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联谊活动。当梁帆看到高悬在宾馆门前的50多个国家的国旗中,竟没有一面中国国旗时,她立即对负责人说:“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并表示,如果找不到,她就把桌布染成红色,亲手做一面中国国旗。负责人满足了她的要求,还特别称赞她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知道这一消息后,我情不自禁地为梁帆叫好,她以一个中学生的名义,捍卫了国旗的尊严;她以顽强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中华民族神圣的信念。我想,这就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魅力。好的歌曲,好的作品,可以渗透你的灵魂,升华你的道德品质,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会牢记自己的道德水准,并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