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 于双娜 董婷婷 贾春香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该篇文章阐述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制作步骤。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31-01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与制作技术,是现代化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地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想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把握好多媒体制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开发目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出发,但又不能被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实现课堂容量最大化,做到创新、务实。基于此,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目标为: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准确、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学过程,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激发创造思维,掌握新知识,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二、设计创作脚本
这一过程往往被制作者忽略或不受重视,但确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学策略的设计到形成课件的过渡,是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桥梁。“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影、电视拍摄过程所依据的文字稿本。多媒体脚本在某种程度上和电视剧脚本很相似,脚本编创工作包括选题收集有关信息和素材,进行创意描述、文字撰写、内容编排、版面设计、图文比例、画面色调、音乐节奏和交互方式等,最终应细化为“分镜头”剧本。一个有创意的脚本,对提高课件开发效率,保证课件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三、搜集制作媒体素材
多媒体素材就是多媒体课件中用于表达教学内容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好的素材可以使课件外形美观、生动、形象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素材的准备工作一般主要包括文本的录入,图像的处理、声音的采集、动画的制作、影像的截取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些素材可以从素材库或网上直接获取,而有些专业素材就需要自己去制作。如:利用扫描仪来采集图像,然后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编辑,使之符合脚本的要求。素材要以理想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听得懂、看得清、记得牢的要求。
四、课件编辑制作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整合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进行素材有机的整合之前,我们首先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课件制作软件,如果所制作的课件内容较为简单而且交互性要求不高,我们可以选择微软办公软件中的Powerpoint就可以对付,如果想要课件的制作过程简单,不需要编程,并有一定的交互性,我们可以选择国产蒙泰瑶光的课件大师软件,如果所制作的课件要求可控性和交互性较高,我们可以选择Macromedia Authorware,方正奥恩等制作软件。
五、组织播放调试
课件合成之后,一定要对课件进行全面细致的组织播放,反复调试,以排除在正式使用时出现的不必要的技术性和知识性错误。一般由学科教师、计算机操作人员和学生等组成测试小组,对已完成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内容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功能测试等。例如,点击按钮是否放在同一位置;页面导航和超级链接是否简洁明了;课件演示时间是否适当。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考虑到其他用户使用时可能会对运行环境和课件本身的操作有不解之处,我们在调试工作的最后阶段还应该为该课件编写使用说明书。
六、课件打包发行
打包,就是把课件转换成可以脱离制作环境且能独立在Windows环境下直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exe文件,应用文件)。打包后的课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才可以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多媒体制作软件都有相应的“打包”命令及其菜单,简单容易操作,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完成课件的打包。例如用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在打包之前应做以下工作:文件属性的设置,文件组织形式及搜索路径,外部文件的拷贝及其驱动等。然后根据打包命令的操作提示和要求完成打包过程。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流,一般要把课件连同有关插件和模块一起记录在光盘上。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交互性、艺术性于一体,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才能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