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作者: 王文英摘要: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自然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形式;阅读学法指导;阅读方法选择;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4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结合教学、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选择阅读教学形式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从主导到服务的演变过程;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创造的过程;学生由简单的形象思维、识记逐渐向高级的抽象思维、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阅读教学形式有: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讲读法、以学生读读议议为主的议读式,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质疑问难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学式和学生演绎教材为主的小品演示式等等。
二、注意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1.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在《师生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1)从哪儿看出他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2)他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学生将必然联系上下文中“冒雨”“急匆匆”“和蔼可亲”“日夜操劳”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间情感的深刻认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要因势利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课本,讲国路,找规律,悟学法。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从中总结出阅读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在《书的故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的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历史背景,进而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3.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以后,还应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环境,便于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三、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同体裁异主题、同主题异体裁的比较性阅读
对于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同…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开展教学。 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体裁都是小说,但跨越了时空,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
2.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求解性阅读
教师可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可以明确提出阶梯状呈现、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循文求义,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共同交流,寻求正确的答案。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2)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抓住中心句,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赛马的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斗争中,策略也是取胜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3.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合作解决的探究性阅读
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对于他们所提的任何问题,应积极鼓励、正面引导,充分保护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并加以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师生合作,共同讨论解决。
如学习《将相和》时,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论得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部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创造性阅读
同一个问题,可以变换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去思考,从而丰富思维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生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才能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完成阅读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