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

作者: 张玉平

摘要:如何让学生摆脱作文难?这是语文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作文成功之路。积累是学生作文的基石。

关键词:积累;学生;作文;基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58-01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听说这样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儿。”后来从事了语文教学工作之后,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代表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三言两语完事,有的整篇照抄,有的甚至抄都不会,抄得牛头不对马嘴的……真是作文难哪!可是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叹,也有很多学生喜欢作文课,面对文题,欣然命笔,洋洋洒洒,如有神助,文采飞扬。细细比较,就会发现,写得好的学生平时爱看书读报,知识面宽,大脑的“内存”相当大。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作文成功之路。所以我认为,积累是学生作文的基石。

一、积累素材

1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训练作文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文学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就得益于他丰厚的学识积累。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假期则要求读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文学书籍,还要求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作文重在积累材料,但同时作文教学也是富有实践性的,不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无法有所收获。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另外大量的课外阅读,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从中可以俯视古今,鸟瞰未来,既受到了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教育,积累了情感,又丰富了知识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有的《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杂文报》、《语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

3 多活动多交往,长见识增感情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实地测量,实地了解,掌握丰富的真实可靠的材料。每次外出活动,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4 积累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写照。社会、家庭、学校为学生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不同的写作素材。所以,除了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外,还要提醒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习熟练技能的,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写两篇日记。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日记写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日记可写的太多了:像老师、同学、路友、室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像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日记。总之,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

二、积累语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无奈的是词语的匮乏,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采取的办法是:1、从课文中选择好词,抄写在积累本上。2、从课外书、影视作品里积累。3、从身边人的口头语言中积累。至今,学生的“词语集锦”一栏中已收入了600多个词语,日益增多的词汇量使学生尝到了甜头,每天积累也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好习惯。有了丰富的词汇,仅仅解决了作文过程中一小部分问题。要想使文章妙笔生花,还应当多摘抄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看书不能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了事,于是我把那些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把它们深深地记在心里。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我都要求学生把作者的成功之处和自己的感想记在读书笔记本上。时间一长,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在学生笔下流淌和升华。

三、积累构思技巧

构思创新,但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局部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抓住父亲过月台的瞬间构思全文;《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在开头以战争的笔触交代故事的背景,为下文作了巧妙的铺垫。接着写小弗朗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的气氛。正因为作品有了必要的铺垫和渲染,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此文还注意场面、气氛的描写。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

总之,积累素材,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积累语言,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味;积累构思技巧,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序。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了美的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学生的写作水平怎能不得以提高?所以,我们更加确信:积累是学生写作的基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