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 丽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一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精神;三要给学生设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要实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五要爱护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关键词:更新教育观念;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自主合作;创造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60-01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今天称得上先进的技术,不久就可能变为落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需要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创新教育。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人民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形势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为学生设计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微笑带入课堂,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让激励的言语贯穿于教学,使学生之间展开竞争意识,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把教学过程当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作用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和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教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推理、归纳等过程,培养了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设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多给学生设疑,并锻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当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以疑促想,在无疑处设疑,或在教学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处设疑,促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波澜起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蜷缩在一个墙角里,怎样来暖和一下身子呢?课文写道:“他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课文在:“敢抽出一根暖和小手吗?”和“终于抽出了一根”之间有很大的跳跃。教学时抓住了“终于抽出了一根”的结果,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斗争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填充了课文这段“空白”。在学习《落叶》一课启发学生“在秋天,不止是小虫、蚂蚁、小鱼和燕子喜欢落叶。还有很多小动物、小昆虫很喜欢落叶,同学们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在什么地方?谁怎么样?把它当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就会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破除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为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实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营造出教学民主环境和创新环境,这样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精神。
五、爱护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淘气、调皮,这些学生通常不受老师的欢迎。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在课堂爱捣蛋,向老师提出“2加2为什么等于4”而最终被赶出了校门,这一教训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对教师质疑,我们必须爱护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耐心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课堂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名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中寻找快乐,允许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学生即使在创新中出现了失误,教师也要热情鼓励。教师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舞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大海里纵横驰骋,自由畅想。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创新,学生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发展,也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才能贯彻实施,才能够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