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与合作能力

作者: 侯丽芳

摘要:通过在民同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

关键词:民间游戏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56-01

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微软公司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不是比尔盖茨一个人的成绩,是全体工程师和测试人员的倾力合作。今天,中国已经加入WTO。学会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所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

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击性行为较多,使他们不愿与人合作,还有的幼儿是受父母不良教育思想造成的与小朋友不友善,如:父母告诉幼儿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幼儿在与人合作中处处逞强、霸道。往往是家长忽视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民间游戏在民间广为流传,源于表现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缩影。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它不但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会,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探索了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会分配角色,遵守规则,协商解决争端等内容,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一、学会角色分配

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霸道等行为。例如:在玩游戏时,有的孩子轮不到这个角色就会不高兴,也有的孩子不肯与别人交换角色。而帮助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戏的前提。我在组织幼儿玩民间游戏时,就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的意识;其次,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互相商量:“这一次你来做大灰狼,我来做小白兔好吗?”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分配,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例如:黄钰翔,她总喜欢挑自认为本领大的那些角色。而不愿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也许黄钰翔尝到了小朋友都不理会她的滋味,因此,当我说了一句:“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小朋友好好商量。”她就点点头,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起来。--

二、遵守规则

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所以。合作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明知道游戏规则就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地来向老师告状,游戏也因此无奈地停下来。

我就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游戏《老鼠笼》的规则应该是:大部分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扮演老鼠笼,有几个小朋友扮演老鼠在老鼠笼里钻来钻去,当听到最后两个字:“咔嚓”时,扮演小老鼠的小朋友就不能钻出老鼠笼,就算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幼儿再去换人。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如姚虹宇和朱佳宇,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咔嚓”声就停在老鼠笼外不愿意钻进老鼠笼了,这样他就不用去换别的小朋友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体会到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三、解决争端

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有一次,孩子们在玩民间游戏“木头人”时,领导者和参与游戏的幼儿为“什么动作算‘动’”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动了”,那个说自己“没动”。这时,我让孩子们围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动”的标准。我引导他们统一了意见,最后,他们又愉快地玩起了游戏。

因此,帮助孩子耐心、虚心地接受同伴的意见。统一意见,是促进合作能力发展的又一个内容。

通过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