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冯光辉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创造性思维与自学能力,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学生资源 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74-01
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切可以与学生的学习发生联系的事物都是教育资源。学生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在资源建设上应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特长以及随机生成的一些信息纳入教育教学过程。教师要有把学生当作教育资源的强烈意识。并积极开发利用。
一、开发学生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所采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所获得的经验与感受、所形成的良好师生关系,甚至学生的练习和考试结果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资源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
二、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资源的方法
激活潜在资源。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眼睛。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等,也包括无形的资源,如人的体验、情感和态度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资源,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死扣一本教材,生硬说教,而应把学生当作一本书来读,用心揣摩,深入研究。这样,我们就能充分诠释教育的真谛。
三、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资源的途径
1、从数学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影响着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又往往容易在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某种认识、情感甚至行动上的“共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数学学习目的性、价值观等等,都是教学上可资开发并能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教学资源。
2、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营造互动氛围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经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诸多的共性。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
3、从数学学习的方法策略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民主开放的数学课堂,必然引发师生间思想的交锋,也必然促进学生灵感和智慧的产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可能作出独辟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亮点,来自于学生,反映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的思维轨迹。容易被师生忽视,但却是教与学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教师不可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其价值也就在于此。
4、从数学学习的师生关系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而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是学科学习的过来人,他们中蕴藏着丰富的体会、经验、成果。例如。举办教师数学学习感悟讲座、开展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教师“现身说法”,真实亲切;利用节假日,师生间进行数学游戏活动,开发智慧,促进互动,可谓“一箭双雕”;此外,利用课前课后,通过学生练习、考卷等媒介。教师一两句鼓励、赞扬或点拨的话,有时也能收到“良言一句三春暖”的效果。
四、转变传统角色,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师的师德、品行、人格、精神、学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学生学习资源。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必然在学生身上留下深刻烙印。教师要在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学习和人生道路上的一面镜子、一盏指路灯;教师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亲、可敬、可说心里话的朋友。
合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能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对教师和教材资源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