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作者: 杨彦琴

摘要:本文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原理,并结合教学与训练中的实践结果,阐述了铁饼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学特征和主要表现,对赛前心理障碍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铁饼运动员赛前的一般心理和心理规律。提出了赛前心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铁饼 运动员 赛前 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4.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75-01

铁饼项目是一项不仅要求运动员身体高大、肩宽臂长、体形健壮而匀称,还要有良好的速度、爆发力及平衡加速能力,速率快、协调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最关键的时刻能否保持心理稳定和动作的正确性发挥。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技术外,对比赛心理承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f可在加强技术、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上遵循田径比赛的客观规律和铁饼比赛中运动员复杂的心理特征,科学的抓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比赛,对提高铁饼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铁饼运动项目特点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铁饼运动员从专项身体素质来讲,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速度,应具有较强的专项速度与爆发力;从专项术方面来讲,要求运动员幅度大、连贯加速衔接好、协调等,用力顺序合理;从战术方面讲,开始比赛要求稳定情绪,沉着应战。发挥良好的技术水平;从田赛铁饼比赛规则来讲,铁饼运动员比赛分为预赛投三次,按成绩排出前8~10名参加决赛(或者之前还要有及格赛)。决赛投三次。预赛前三次是最关键的。

这就要求运动员有稳定的心理,扎实的专项技术,如果运动员心理上不够稳定,表现为急躁、紧张的情绪,造成技术动作变形或犯规,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专项水平,后三次决赛就没有机会了。大型比赛水平越接近,要求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越高,因为不良的情绪和过度的焦虑状态会引起心理上的失控而影响专项技术水平的发挥。如:上届全运会女子投掷项目的铁饼项目的比赛非常激烈。这就看谁心理素质好、技术稳定,谁就发挥得好。所以游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及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完整训练体系,心理训练在赛前更加重要,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表现

2.1 赛前紧张状态

这是运动员基本情绪之一,而且具有普遍特征。初次参加重大比赛或重要选拔赛的运动员,他们往往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的荣誉感。对自己取胜的期望过高。想得太多,害怕赛不好,或被教练埋怨等等,思想负担过重,出现烦躁、失眠、怀疑自己的实力是否可以与对手抗衡,顾虑重重。

2.2 赛前淡漠状态或盲目状态

运动员缺乏竞争意识,表现在训练中无精打采,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压力大出现四肢发软、心跳加快,或者骄傲自大,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对比赛产生盲目的自信,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出现上述某种赛前心理障碍,将影响运动员能力、动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尽量排除运动员赛前的心理障碍,使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形成竞技状态。

三、制定心理对策及比赛计划

3.1 制定具体赛前计划

教练员要和运动员一起根据已掌握的对手的实力。制定出合理的心理对策及训练方案。如:利于雨天、大风或按比赛时间安排专项技术的训练,制定计划要切合实际,并要激发运动员比赛的动机,树立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的信心。

3.2 临赛心理准备

运动员到达比赛地点后,进入临赛状态,这时环境已变了。运动员会因场地、气候对手等外界条件的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所以这一时期熟悉场地(适应投掷圈)。稳定情绪。尽快适应是其主要任务。让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当时的场地、对手、气候情况,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习惯,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充满信心投入比赛,并提醒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技术的动作,是取胜的关键。

四、赛前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和提高,心理训练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纳入训练中,成为当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教练员在比赛前心理训练上应该遵循规律性,讲究实效性,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运动员把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比赛的认识,教育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运动员为体育事业而顽强拼搏。

五、结论

1、铁饼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情绪。增强比赛信心,对提高专项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2、教练员必须长期重视心理素质。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短期内通过几次的心理训练就能形成的,而是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逐渐积累和发展的。运动员有稳定的心理、扎实的专项技术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