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每一天

作者: 陈丽花

摘要:快乐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但是每个孩子是否真正的快乐呢?文章从如何使孩子快乐出发。想出很多的方法。让孩子从真正意义上得到快乐。

关键词:幼儿 快乐情绪 培养

中图分类号:F0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78-01

快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幼儿应当拥有的权利。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呢?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

1 教师的快乐情绪

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应对孩子充满挚爱之情;应该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要适合孩子的情感体验。教师本身应该对生活充满无限的乐趣。乐于敬业与奉献。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那么这种美好的感受就会溢于言表,从而感染到身边的孩子。

2 创设宽松的氛围

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要优美洁净,充满新奇感。使孩子能产生快乐感,从而在身心上得到愉快的满足。让孩子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环境中,对陶冶孩子们的性情起到很好的作用;经常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作用;给孩子讲一些笑话、小幽默。使孩子轻松愉快。

我们要时刻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经常与孩子做朋友似的沟通。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采用正面教育。例如:“请你们去喝水。~请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画得真不错。如果再多选些颜色就更漂亮了。”等等,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在情感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理解,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的关注和呵护。

3 恰当满足幼儿的需求

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教师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例如:有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曹浩小朋友把我们精心制作的手指娃娃上系的蝴蝶结拆掉,撕成一条一条的。当时,我真有点生气,这么好的玩具。竟被他拆成了碎条。一问原因。原来他是想弄明白,蝴蝶结是怎么打结的。他还高兴地告诉我这些缎带可以分成许多细条条。看到他那副兴奋的样子,原来他是想让我和他一起来分享他的快乐,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对他妄加批评,也许我的一句话。就会抹杀孩子的探索欲望呢!之后,我又对他提出了新的问题:“你能把蝴蝶结再系好吗?”他点点头,然后就埋头去干了。过了一会儿,曹浩仍然没有系好,他看看那些缎带又看看我。一副犯了错接受批评的样子。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走过去摸摸他的头,然后手把手地边念儿歌(两个好朋友见面拉拉手,变对小兔耳,握手说再见)边教他……

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快乐的源泉

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先了解和认同幼儿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与孩子交流,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师生间交谈是随时随地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比如可以和孩子聊聊爸爸妈妈的话题,在散步时可以让孩子讲讲花草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开心事。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他们表现得最自然、最生动。杰杰爱摆积木,在摆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了长短、宽窄、高低、上下、前后等概念,手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活。成澄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从来不主动参与同伴的交谈与游戏,每次和她说话时,总以点头、摇头回答。一次在自由活动时,我发现成澄一个人抱着娃娃坐着,我轻轻走过去,摸摸娃娃的额头说:“哎呀。娃娃的额头怎么那么烫。是不是发烧了?”成澄先是一惊,随后说:“快送医院。”我与她一块儿去了“医院”。成澄越玩越开心,全身心地投入了游戏。从那以后,我们经常与她一起游戏,并介绍她的游戏,令众多的孩子们羡慕不已,纷纷去找成澄游戏。渐渐地,成澄成了集体中快乐的一分子。

三、增进对“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幼儿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组织一些“玩具大家玩”、“喂娃娃吃饭”等活动,引导幼儿学着关心别人,说说“今天。我帮助了xx”,及时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是的,时代的发展已不容我们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孩子;用昨天的方法来进行今天的教育。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