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给小学生插上创作的翅膀

作者: 左 辉

摘要:作为小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需要我们每位美术工作者用热诚去点亮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

关键词:美术课堂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97-01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要在新世纪实现伟大振兴,创造和谐社会,依赖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美术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制约,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热情。这些原因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在孩子们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我们要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我们的美术课堂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让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这一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创作火花。

一、营造创作的温床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儿童发展个性的土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发展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条件,树立儿童的主体意识,将活动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形成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心理气氛。让儿童能够自由思索、想象。选择和做出决定。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融洽的关系,让儿童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迸发出创作思维的火花,培养儿童的积极参与精神,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二、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常注重技能、技巧,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用它来衡量学生美术课学得好坏。在这样的教学动机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至于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想表现什么?一切都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学生要想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应当加强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其次再进行相应的技能、技巧的传授。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想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结构、形象,又如何进行创作呢?

在教一年级的《交通工具》一课时。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但在作业中我发现好几位学生画的汽车很漂亮。但形式相似。(都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的)我就问他们:“这几位同学的汽车画的漂亮吗?”“漂亮”。全班学生都回答道。我又问:“他们画的像不像呀?”这时连一位小作者也回答说:“不像”。我连忙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真的小汽车我不会画。书上是这样画的。”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没有生活中的接触和观察,学生怎么可能创作得出来?一位画家曾说过:“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原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三、奠定创作的基石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很多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四、激起创作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美术课,主要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绘画基础差,画的不像,不敢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就会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而减弱。而低年级的学生想法比较单纯。不管画的好坏,只要他自己认为自己能看懂自己的画就行。所以他们敢画。喜欢美术课。比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如果让高年级学生只是在作业本上简单的模仿,必定会兴趣大减。要是改一改,让他们分组合作做自己脸上画脸谱,那他们肯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观看京剧片段,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我个人认为这堂课教学目的就事半功倍了,至于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起码学生在本堂课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愉悦。

其次,电教设备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它的魅力所在。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造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电教手段的这些优势,恰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把幻灯、录像、投影等多种手段引进美术教学,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绘画热情。而且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增长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运用。使美术教学从形式、内容及教学效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作为小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引路人。需要我们每位美术工作者用热诚去点亮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