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情绪场”点滴谈
作者: 朱小燕摘要:情绪场是整个课堂教学情趣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无形的情绪氛围确实有着强大的力量。
关键词:课堂 情绪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99-01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客观上形成一种“情绪场”。它制约着学生和数师的情绪体验,并对学习动机、态度、效果产生影响。可以说,情绪场是整个课堂教学情趣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无形的情绪氛围确实有着强大的力量。
形成课堂情绪场的因子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设情绪场的重要条件。显然,没有教师的“乐教”是不会有学生的“乐学”的。同时,教师能否以妥善、新颖的教学设计,去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
一、从玩入手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课的导入,如果能配合新课内容设计游戏,从玩入手,可以很快唤起学生热烈、高昂的欢快情绪。一位老师教复韵母的开讲是这样设计的:一上课,老师让大家做“上火车”的游戏,请一位同学擎一幅剪出的火车头图片,一面跑跳,一面唱:“火车开,火车开,挨,挨,挨,挨着次序上车来!请xx同学上车来!”这位被请的同学就用手搭在当火车头同学的肩上,再往前开。全班同学则拍手帮唱。当火车已“坐”上了五位同学时。课堂情绪异常热烈。这时,老师叫火车停下来说:“对!上车要挨着次序,这个‘ai’(板书)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完全正确,是由单韵母‘a’和‘i’组成的。这种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教复韵母,你们高兴吗?”于是由游戏唤起的热烈情绪,就被很快地引人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从巧入手
教师“巧妙”解题。往往可以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致,感到心智活动之快乐,从而为课堂带来积极的情绪。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教师没让学生打开课本便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了“岛”字:“你们知道什么叫‘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一边说一边在板书“岛”字前面加一个“群”字,接着说:“谁知道什么叫‘群岛’?”学生回答:“那就是海洋中互相接近的一群岛屿。”教师以会心的笑容肯定了他的回答。又问:“你知道哪些‘群岛’?”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又在“群岛”前加写了“南沙”。出示地图简述了南沙群岛位置后,接着说:“南沙群岛是个非常富饶美丽的地方”,又在板书“南沙群岛”前加上“美丽的”。“南沙群岛到底有多富饶。多美丽,就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吧?”显然,教师滚雪球似的解析课题所显示出来的教育机智,是足以令学生倾倒的。
三、从情入手
让学生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正确理解语言文学,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课堂上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注重情感的调动和情绪的调节,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为了带学生进入角色,课始教师便用饱含深情的话语进行导入:“1997年2月19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邓爷爷离我们而去了……噩耗传来,江河呜咽,群山低首,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回顾这位世纪伟人的骨灰被撒向大海时的情景……”这段导语,配以哀乐,就把课堂气氛渲染得深沉哀痛,将学生迅速带入了文章所表达的情境之中,不但为学生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实现了教师、学生和作者情感上的相通相融,也为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升华作了极好的铺垫。
四、从趣入手
“趣”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心境充满愉悦,这无疑会唤起投入学习的积极情绪。一位老师为一节“作文知道课”设计了这样一个开讲:“今天是作文指导课,上次大家写了《记一件好事》的作文,写得好不好我先不下结论,还是请大家做做下面这道数学题:某班有50个学生,其中32人在同一个暑假里分别捡到了钱包交给失主。按这样计算,全校800个学生在暑假里共捡了多少个钱包?全国两亿学生在暑假里又一共捡了多少个钱包?”大家看了写在小黑板上的这道数学题,先是小声议论,接着便有几个同学站起来:“谁信啊,哪有这么多钱包好捡!”老师接着说:“是不可能啊,可是我们班写的这篇作文,却有32人写捡了钱包……”这时。全班同学才恍然大悟地笑起来。这个有趣的开讲,把一顿批评巧妙地化解在一道数学题中,寓庄于谐,使学生受到很深的教育,也无疑会给这堂作文指导课带来良好的效果。
五、从奇入手
奇异的事物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探求兴趣。教师若能从教学内容出发,揭示奇异处作为导入新课的把手,可以使课堂增添情趣。如《阳光与彩虹》一文。教学前,师可带领学生做一实验,让阳光从三棱镜通过,观察光折射的现象,学生会看到一条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带,样似彩虹。他们惊讶不已。“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难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吗?”“那个阳光与彩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学生满怀好奇,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示课题《阳光与彩虹》。学生学的趣味昂然。
六、从疑入手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