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意识

作者: 赵 聘

摘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共青团员意识淡薄的特点。论文结合高校共青团实际,围绕如何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中发挥高校团组织自身在政治上、组织上、活动上、连接上的优势,加强高校团组织建设,提升团的凝聚力、增强大学生共青团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共青团 凝聚力 意识 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148-01

团结青年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团的号召力和战斗力。面对工作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发展,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凝聚能力的建设,深入思考凝聚青年的途径和方法,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团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总体上看,高校基层学生团组织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从高校学生基层组织的情况看,共青团员的普及化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团员意识的模糊化,因此高校基层学生团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团组织的凝聚作用也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意识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始终要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共青团十六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切实加强高校团的建设

结合当前团的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按照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的工作思路,构建“一体两翼”的格局。所谓巩固,就是要巩固和加强现有团的组织。所谓创新,就是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探索新路子,使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更加灵活,增强适应性;使团的工作运行机制更为有效,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强调这样一个格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日趋增长的参与多种实践的愿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从而扩大我们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包容性和有效性。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把团的建设和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建设通盘考虑,多一些外围手臂,这样才能增强生机与活力,才能更有力量。

二、高校团干部是做好高校团的工作的骨干力量

1、强化学习意识,提高适应力。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高校团干部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切实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于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分析新矛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具体来说,广大高校团干部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把学习科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本领;要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社会历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要用丰富的经验提高自己,坚持与实践相结合。与广大青年学生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升华自己。   2、强化落实意识,提高执行力。高校团组织相对于其他部门团组织,机构设置较为完整,人员配备较为齐全,群众基础较为深厚。高校团干部要切实强化落实意识,贯彻落实方针政策,提高执行力;要了解大局,服从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上级团组织保持一致,要正确处理团的事业与个人事业的关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

四、把握新形势,创建新载体。扎实推进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共青团工作增添活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1、及时了解团员青年思想特点,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单纯的纪律约束对于当代青年似乎有些苍白无力。学校共青团的工作要适应团员青年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如在校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共青团的凝聚力相应增强;假期期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和奉献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2、创新形式,做亮校园文化品牌,重点活动造声势

在活动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层团组织依托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活动形式。为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把重点活动与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把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融入到各项重点活动中,切实将开展重点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转化为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推动力。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品牌效应。这就特别需要各级团干部增强“经营品牌”的意识,不以“首届化”和短期轰动效应为热衷,而以办事业的精神和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团的工作的品牌化。

3、延伸手臂,做好学生团组织建设

(1)切实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日趋激烈,高校团组织要以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大力度做好毕业生的教育引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要大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增加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

(2)切实提高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高校团组织要特别重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密切关注学习成绩差、家庭条件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殊人群,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建立心理问题筛选、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机制,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切实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专兼职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团组织应该发挥自身在政治上、组织上、活动上、连接上的优势,负起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责任。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引导团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愤学习;带领团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锐意创造;动员和组织团员在服务社会中自觉奉献。只有增强大学生的共青团员意识,高校共青团组织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为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