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有效介入研究

作者: 尹晓霖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效介入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研究指出,教师的有效介入可以显著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帮助其在游戏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和支持,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水平。本文提出了多种策略以增强教师的介入效果,包括强化介入意识、提升观察和应变能力,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等。

[关键词] 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介入;教研与培训

一、教师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以自由探索新事物,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为幼儿提供引导,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教师的有效介入需要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前提,介入本身是提供支持而不是干扰甚至干涉,要允许幼儿在不断试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认同,使其更有动力参与游戏。教师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引导,还能锻炼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物品抢夺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尽量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

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因此需要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倾向,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能不太主动,教师的介入就应该是帮助他们融入游戏;相反,对于一些较为外向的幼儿,教师则要通过适当的提醒,帮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这样的支持性介入,不是直接控制幼儿的行为,而是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的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介入既能不干扰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也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持,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无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有效介入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还能帮助教师自身提升游戏指导水平。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调整介入的方式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具体的游戏情境。有效介入需要教师在观察、判断和行动之间找到平衡点,无疑,这个过程能够促进教师游戏指导水平的提升。

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时,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洞察幼儿的需求及其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加深对幼儿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理解,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更有效地进行指导和干预。这种观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精准地识别幼儿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活动的目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介入策略。这有助于教师提高应变能力,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

总之,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效介入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教师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

(一)强化有效介入的意识

自主游戏是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社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介入,能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发展,加快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具有支持、引导、激励等多重作用,通过巧妙的方式介入,教师可以在不破坏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促进其多元智力的发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多样的活动情境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的适度的介入是这个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有效介入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幼儿的安全,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开放、支持和启发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获得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从而在关键时刻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如前所述,这个过程可以使教师获得宝贵的教育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增强有效介入的意识是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关键。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时往往不是过度介入就是完全放任不管,缺少有效介入。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介入是为了支持而非控制,适当的介入有助于幼儿自主探索世界。增强有效介入意识可以使教师在游戏中更加主动地观察幼儿的行为、情绪,进而判断是否需要介入以及采取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思,教师能够逐步发展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

增强主动介入意识要求教师首先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不同的游戏情境下需要不同的有效介入策略,教师通过反思可以锻炼自己的有效介入意识,不断优化自己的介入方式。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结束后,应回顾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介入行为,分析哪些方法有效,哪些可能需要改进,进而逐步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仅能直接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更加自信和从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强教师的主动介入意识,从而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二)优化有效介入的方式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准确把握介入的时机,采取合适的介入方式。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是教师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关键。当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的适当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摆脱困境。例如,在幼儿面临人际冲突时,教师适时介入帮助他们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并引导他们尝试自行解决冲突,有助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介入既保证了幼儿的安全,也为其提供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的介入方式要与游戏情境和幼儿的需求相契合。不同的自主游戏活动需要不同的介入策略,如在高风险的攀爬游戏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并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在低风险的涂鸦游戏中,教师则应保持一定距离,让幼儿自由探索。教师的介入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如提供操作指导或安全保护;也可以是间接的,如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灵活运用不同的介入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支持。显然,这对教师的介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介入应以适度支持为主,避免过度干涉。在幼儿表现出自我探索意愿时,教师应尊重其意愿,以观察、协助的方式进行介入。例如,当幼儿尝试自主搭积木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适当的时候提供技巧上的建议,或通过递送特定积木的形式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指导搭建过程。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能够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更多成就感。

教师在介入时还应运用激励性评价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积极的评价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促进其在游戏中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索,发挥创造性。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论取得进展还是陷入困境,教师都应通过口头表扬、点头微笑等方式给予认可、鼓励。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成功完成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对其勇气和技能表达肯定。

教师在介入过程中还需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应对突发情况。幼儿自主游戏充满不确定性,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尤为重要。教育机智是教师在复杂情境中快速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体现在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锐判断和灵活应对上。例如,在幼儿因争执而情绪失控时,教师可以通过转移他们注意力的方式,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重新回归游戏状态,使游戏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三)提供教师有效介入的支持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效介入的实现需要园所的重视和引领。幼儿园应在日常管理和课程设计中体现对教师有效介入的重视,鼓励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积极观察、支持和引导。园所应将幼儿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引导教师树立有效介入的意识,提高教师有效介入能力。同时,园所应为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支持,确保其在游戏指导过程中能够专注于观察、引导。园所管理层的重视和引领,有助于教师形成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观,促进幼儿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园所的教研和培训是提升教师有效介入能力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反思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在不同情境中的最优介入策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对有效介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掌握科学的介入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理论、游戏指导策略、冲突处理技巧等。

园所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其支持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进行有效介入的保障。教育资源如游戏材料、观察工具的充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介入效果,是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不可或缺的支持。园所应根据不同游戏活动的需求,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有效介入。同时,园所还应鼓励教师利用各种工具,优化介入策略。教育资源的支持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其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园所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时进行有效介入。园所对教师有效介入行为的激励,能够增强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有效介入的意识,调动教师有效介入的积极性;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从而为幼儿提供更高质量的游戏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园所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促进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有效介入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园所的支持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改善幼儿的游戏体验。园所为教师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提供支持,有助于他们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更加自如、合理地进行指导,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自主游戏能够为孩子们提供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多元智力能力。自主游戏鼓励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游戏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他们的主体性,这对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有效介入,及时提供支持,可以促进幼儿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强化自身有效介入的意识,优化有效介入的方式,在介入过程中保持适度的距离感,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园所方面,为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师介入成效,应为教师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提供支持,如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组织相关的教研培训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卢迎新.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袁玉倩.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18):90-92.

[3]郑小红.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无效”与“有效”[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0):43-45.

[4]门少娟,胡理业,戴红梅.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22(7):87-90.

[5]汪桂霞.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路径与策略[J].学园,2018,11(20):137-138.

[6]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7(2):39-40.

[7]许雅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37-39.

[8]兰萌.基于幼儿开放性自主游戏活动教师有效介入研究[J].内江科技,2022,43(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