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朱小妹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聚焦标准、聚焦学情、聚焦学习力、聚焦核心素养,设计研发有效性作业、丰富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作业不仅要具有认知性,还要具有趣味性。只有不断地优化作业,才能让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转型升级,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学认知水平,夯实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基础。

[关键词] 高中生物;“双减”政策;作业设计;设计策略

作业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拓展和延伸。作业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技能,还能融入、渗透相关的生物学观念、思想等。教师应通过设计高中生物作业,促进学生的高中生物学习,让学生的生物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不断进阶。

一、聚焦标准,设计研发有效性作业

笔者认为,作业有“有效”“高效”“低效”“无效”“负效”之分。像那种机械的、重复的、惩罚性的作业就是“低效”“无效”作业,甚至是“负效”作业。能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生物认知的作业就是“有效”“高效”作业。为了让作业“有效”“高效”,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读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目标、聚焦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聚焦标准的作业是一种“教学评一体化”的作业。它不仅关注学生生物学知识、技能等目标的达成,还关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乃至价值观等方面。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是一种“三维目标”,它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认知、记忆,还能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应用、评价等[1]。如教学人教版高二《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神经调节”中的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时,围绕着教学目标中的分析建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概念图、运用静态与平衡的生命观来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借助于图片来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内容,笔者设计研发了这样的作业:一是核心探究性作业,主要围绕着目标中的关键概念来进行研讨;二是整合提升性作业,主要围绕目标引导学生建构生物知识图谱;三是学以致用的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实战。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让学生更为精准、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学习目标概念;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生物学科视野,完善学生的生物学认知结构,同时提升学生生物知识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聚焦学习标准,设计研发作业,可有效避免学生机械、盲目刷题的弊病,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还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等。

教师要加强对高中生物学业质量的研究。通过设计研发高质量、高品质的生物作业,将学生从生物作业“题海”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部分,而不可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环节,放逐于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之外,更不能本末倒置。要充分发挥、应用高中生物作业的育人功能,用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研发来改进教学,进而充分彰显高中生物学科作业的育人价值。

二、聚焦学情,设计研发丰富性作业

高中生物作业不仅可以是统一化、标准化的作业,还可以是层次性、差异性甚至个性化作业。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全体,还要着眼于学生个体。聚焦学生的生物学习力,教师应当设计多样性、差异性作业。要根据学生的生物认知水平、能力等的差异,设计研发层次性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设计研发多形态的作业。要让作业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作业转向主动作业、从浅显作业转向深刻作业等。

形态丰富的作业,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克服学习的疲劳感,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作业不是“让生物知识对自我简单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已有经验、认知的基础上对生物学习的一种唤醒、激活。在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研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媒体等,收集网络课程资源、素材等。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优化学生作业模态,提升学生作业的质量。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人类遗传病”这一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为例,基于学生的兴趣,笔者不仅设计了纸笔性作业,还设计研发了参观性、调查性、访谈性作业,引导学生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式去了解遗传病范围、发病特征及相关的防治方法。多形态的作业,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已学习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深入社区、深入生活调研,让学生的生物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有效结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作业不是强制性的任务,而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学生生物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作业能增长学生见闻,整合相关生物学知识。聚焦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设计研发丰富的作业,就是要求教师在作业形式上下功夫。教师还可以融入互动元素,让作业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交流、研讨等。要让作业形态适应不同的学生,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生物。参观、调查、访谈、实验等都是学生作业的形态。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的特质及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

三、聚焦学习力,设计研发探究性作业

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研发,其背后体现着一定的教学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将作业作为一种刺激手段,主张作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将作业作为一种认知手段,主张让学生写作业的过程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作业是学生对相关的生物学科知识的一种建构与创造。基于建构主义立场、视角,聚焦学生的生物学习力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设计研发探究性作业。通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研发,挖掘学生的生物建构潜质[2]。

聚焦学生的学习力,设计研发探究性作业,要求教师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时空、权利。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建构生物学知识。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的作业:一是让学生自主归纳减数分裂的过程,表述减数分裂的特点;二是让学生构建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变化模型,模拟染色体的行为、数目等的变化;三是让学生探究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四是模拟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五是解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六是叙述XY型性别决定的过程,能了解色盲男性和正常女性的婚配图解,能写出红绿色盲男女患者和正常色觉男女的基因型;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能巩固学生对生物的已有认知,另一方面能在学生已有的生物认知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相机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如在上述作业设计研发过程中,笔者就让学生对“吸烟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对“异卵双胞胎进行比较”等。这些作业,能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建构性、创造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为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发展和学习力生成奠定基础。

在作业设计研发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研究意识。要立足于生物学课程的视野,设计研发高质量、高品质的作业。通过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大胆开展生物学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作业是学生生物学习、知识建构的一种独特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反馈、评价功能,让作业成为教师优化生物教学方法的一种途经。好的探究性、建构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力,而机械的、盲目的作业则容易让学生身心疲惫。

四、聚焦核心素养,设计研发创新性作业

高中生物教学要培育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设计研发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生物学科是一门兼具演绎性和归纳性的学科,是非常实用的学科。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作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生物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3]。设计创新性作业,一方面要观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等,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的未来发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作业不仅具有评价、检测等功能,还是学生生物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作业不仅属于评价监测体系的一部分,还是教师教学体系中的一环。在设计研发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作业的类型、把握作业的数量、控制作业的难度,还要体现出作业的创新性。创新性作业是开掘学生创新力的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创新了作业:洗衣粉是我们家家户户都需要用的日常洗涤用品。洗衣粉通常需要添加一些酶。请你为这种加酶的洗衣粉设计一个宣传口号,要求能体现酶的独特之处。这样的一种实践性、创新性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请大家思考:洗衣粉加哪些酶?这些酶有什么作用?洗衣粉加酶之后是冷水洗衣服效果好还是热水洗衣服效果好?在创新性作业的驱动下,学生借助于互联网对洗衣粉的酶开展了深度研究,设计了许多个性化宣传口号。实践证明,将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衔接、融合、渗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和探索、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多维价值,认识到生物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感悟到生物知识生活化的内涵和价值。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让作业能向学生生物学习的课前延伸、向学生生物学习的课后拓展。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已有认知,还能引导学生建构、创造新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尊重学生生物学习特点,多与学生互动、交流。要借助于生物学作业,点燃学生的生物探究热情,提升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力、生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不仅要发挥作业的查漏补缺、扬长避短等方面的功能,还要借助作业启迪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催生学生的生物学想象。教师要让作业成为教师教学减负增效的驱动器。为此,教师要自觉地从作业内容、形式、功能、指向等多个方面,对作业进行优化。要让作业不仅具有检测、反馈等功能,还具有启迪、创新等功能。只有不断地优化作业,才能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转型,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学认知水平,夯实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剑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优化路径研究[J].高考,2023(3):38-40.

[2]孙宁波.试论“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J].高考,2022(9):126-128.

[3]罗凤芳.改变作业设计理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