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音乐与地理融合: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路径探索
作者: 李善忠 王雨[摘 要]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叉互补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音乐与地理的融合教学不仅能够深化音乐学习并拓展地理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地理元素的策略,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揭示了地理元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融合地理和音乐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框架。该框架以跨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整合了地理和民族音乐学科的知识,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并实施了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民族乐曲的深入分析和学习实践,本研究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与地理之间关联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广度。
[关键词] 中学音乐;地理元素;民族优秀文化;跨学科教学
新时代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感,并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新课程标准提倡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文化价值观。中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流派,以及它们与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和地域的密切联系。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聚居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赋予了民族音乐丰富的地域色彩。例如,江南的丝竹乐、广东音乐、新疆的木卡姆、河南和湖北一些地区的地花鼓、京津地区的京韵大鼓、云南的飞歌,以及各地的民歌和戏曲文化,都深受地理环境和地域人文特色的影响,承载着当地的地域文化,受到各地人民的喜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音乐与地理的交融:中学教学中的文化元素融合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地理元素,结合地域特点,探讨这些元素如何影响和塑造音乐的风格。从地理学科的视角,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激发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元素对音乐发展的影响,感知音乐与地理人文的深度交融。地理元素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地貌,河湖湿地等水域,以及气候特征,还有受地理因素影响的农作物、植被、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这些地理元素的综合影响极大丰富了音乐的类型。了解中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离不开对音乐产生地域的地理元素的分析。
例如,“丝竹”音乐和各类小调,通过其级进音程的旋律发展,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鱼米之乡、小桥流水的人文景观,以及盛产竹子、丝绸的地域特色。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因其生动描绘了我国西南地区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和湿热的季风气候,展现了古称“烟瘴之地”的渡口迷失地域景观;浙江民歌《对鸟》反映了该地区适宜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特点;山西民歌《刨洋芋》则反映了缺水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在缺水条件下人们对粮食丰收的欢欣鼓舞。这些民歌不仅深受地理元素的影响,而且融入了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内涵。它们在当地民间扎根,广为传唱,历经风雨沧桑,传承演变。
二、教学融合:音乐与地理的跨学科探索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地理元素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它将民族音乐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在这一跨学科学习旅程中,学生通过剖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地理信息,深化对各地理区域特色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从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音乐的风格、表现形式、种类和特色。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悟到音乐与地理的紧密联系,而且促进了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深刻把握。
(一)教学框架:构建跨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构建融合地理与音乐的跨学科教学框架,关键在于结合新课程标准、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以及深入分析民族音乐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这需要深入剖析融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并提炼出有效的跨学科教学策略。通过收集地理知识资源、深入分析民族音乐的分类与特色,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详尽调查,教师能够制定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和评价策略。深入分析民族乐曲、系统学习音乐知识、综合分析地理知识,这些步骤共同为构建地理辅助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戏曲教学方面,教师应致力于收集不同版本名家名段的演唱表演资料,这些资料应包括音频视频,地理知识、各地图片、人文生活习惯、地理数据和自然资源等。通过构建这样一个综合数据库,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戏曲艺术与地理、文化之间的联系。
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终端,结合大数据后台处理,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融合地理元素的民族音乐智能化课堂学习环境。此外,小程序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了这一环境的互动性。这一教学模式以音乐学科为中心,同时融入了地理学科的深入知识。通过地理知识的融入,民族音乐的教学内涵得到了丰富。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加强了民族音乐与地理学科之间的互动,而且实现了音乐学科、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多维、互动的学习体验。
在融合地理元素的民族音乐学习中,学生通过深入探索和体验地理元素,不仅分析和学唱乐曲,而且积极参与结合地理元素的创造性课堂实践活动。这种互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内涵,包括旋律的独特性、唱腔的地域性、表演的人文性等。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与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并探究当地的民歌戏曲唱腔表演等特色。
(二)教学路径:探索民族音乐与地理元素的结合
民族音乐的资源十分丰富,极富地域特色,是当地民众世代生产生活的文化积淀。其音乐形式可分为民歌、说唱艺术、戏曲曲艺、民间器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然而,目前国内民族音乐文化档案尚不完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学存在资源系统性不强、教学规范不足且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一线师生在获取民族音乐知识时,面临地理学科知识掌握不全面,讲解结合地域特色不够系统充分,甚至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音乐中的地理元素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音乐形式的地理元素,涵盖民歌、戏曲、说唱和器乐等,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曲目、音像资料、文案、道具和乐器知识;第二类,音乐资源中的地理元素,包括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物产资源和人文背景等,同样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源和知识。通过将音乐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构建一个跨学科的互动资源库。
深入挖掘地理与音乐的丰富资源,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个亲切且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这包括巧妙地融入虚拟场景,以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此外,清晰而系统的知识架构同样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保护他们探索未知的渴望。
中学音乐教学融合地理元素传承民族文化,可以遵循以下路径:首先,深入理解音乐所传达的人文情感,全面把握乐曲的风格特点;其次,探索音乐与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以立体和沉浸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黄梅戏《打猪草》为例,这部经典折子戏在介绍其产生和发展时,需要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域和人文特点进行教学。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塑造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学生的日常活动,如打猪草喂猪、看护竹笋,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故事,都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生活场景和当地的人文背景之中,使戏曲教学自然富有地域人文感染力。
三、实施策略:中学音乐与地理融合教学的实践方法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各地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密切相关,这种联系凸显了音乐与地理这两门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在地理和音乐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教学实践和保障,积累了较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于地理元素的民族音乐教学,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也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时间和课程上的支持。
(一)教学内容:深化民族音乐与地理元素的教学融合
民族音乐教学超越了单纯的音乐技能教学,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本土的人文精神、日常生活和地理风貌。探索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有助于学生对当地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的深层次理解。在中学阶段,音乐教学与地理元素的结合,丰富了民族音乐教学的内涵,开阔了学生地理学科的视野。这种跨学科教学策略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引人入胜,音乐学习更加生动形象,音乐与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挖掘音乐元素中的地理元素信息。通过学习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及这些条件塑造的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与音乐的融合,了解地理元素与音乐旋律变化、节奏快慢、情感表达及表演形式的相互关联。通过分析地理特征对音乐的影响,并关注地理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构建一种受地理元素影响的音乐文化教学模式。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情感与思想的直接表达,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紧密相连。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地理元素的融入不可或缺。以《彩云追月》为例,这首作品展现了广东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融合了江南丝竹音乐的配器手法,生动描绘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传达了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曲旋律流畅舒缓,表现夜晚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们在月光下沉思的心境,展现了音乐与地域气候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在涉及地理元素的民族音乐教学时,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是基础。教师应以地理元素为背景,构建音乐教学框架,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营造一个既能促进师生互动,又能够进行思辨、交流与实践的教学环境。以《澧水船夫号子》为例,这首歌曲捕捉了湖南澧水地区人民往昔生活的片段,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展现了地形落差对船工号子音乐旋律影响的生动例证,如平水号子和平缓水域、险滩号子和险峻河段。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的互动,如网络视频、文字交流和图片分享,营造接近实际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前的本土地理元素探索和音乐对比聆听中,实现学科知识与课堂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智慧课堂网络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薛鑫卉,王艺萤.中小学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分学段实践路径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4(5):14-17.
[2]王爱霞.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4(33):146-149.
[3]韦秋禄,韦家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对策路径——以广西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4(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