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探究
作者: 彭超杰[摘 要] 识字在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小学生进一步自身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石,也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不足、识字教学任务较重、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关注。情境化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方法,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除写字练习外,还可以巧讲汉字结构,让学生通过了解结构巩固理解与记忆。当然,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汉字解析视频,使其在形象、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汉字,从而掌握更多的汉字。
一、小学语文识字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识字兴趣不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无关事物上拉回来,三令五申强调课堂纪律。这是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天马行空,其专注能力不足,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上。识字是一个相对枯燥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认识一个生字词,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对认识汉字提不起兴趣,在识字课堂上时常出现走神、讲悄悄话、玩玩具等情况,以致学习效率不高。
(二)识字教学任务比较重
改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与原来的相比,识字难度增强,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大幅增加,每篇课文的生字数量都在十个上下,而且字形也更复杂。生字词识记难度较大,学生要不断重复背诵和记忆,学习任务比较重,学习压力比较大。由于教学的内容较多,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很多教师往往会用机械化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如通过让学生不断抄写生字词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忽视汉字的日常应用。此外,识字过程中过重的压力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造成学生对识字产生畏难心理。
(三)识字教学方法较单调
尽管新课标已经逐步得到落实,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方法来实施识字教学。在识字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抄写,长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传统识字教学的单调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当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记忆和掌握大量汉字,但是学生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大,效率并不高。这样枯燥的学习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制力有限,识字效果并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某种情境,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情境中进行识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实施情境化识字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习惯,并在这个基础上创设情境。基于学情的情境化识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汉字
只有当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以后,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课堂上实施情境化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对汉字更加感兴趣,还能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字音、字形和字义,从而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提高字词积累。
三、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方法
(一)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
大纲要求的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汉字都是比较基础的。通过对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对汉字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汉字的读音、结构和意义等向学生详细地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曾长期主导识字课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和理解。但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识记过的生字词很容易就遗忘了,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同样的字词时,仍然觉得比较陌生。
有部分教师在备课环节将课堂上的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认为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提问环节。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起到节省课堂时间的作用,但是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安排好课堂的时间,从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汉字识记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认识汉字,深入理解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要与汉字本身紧密结合之外,还需要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在识记汉字时乐在其中。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重点学习的有9个之多。如果学生不认识其中的生字词,就很难顺利地将整篇课文读下来,至于课文中的童趣和科学就更是无从体会了。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识字环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字“跳”,引导他们观察一下这个字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并鼓励他们下座位简单地模仿一下这个动作。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跳”与脚有关,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想一想“足”字旁的字,分析这些字与“足”的关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说,带“足”字旁的有“趴”字、“跑”字,还有一些学生说有“蹲”字、“跟”字,等等。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简单组词。当然,为了增强问题情境的效果,对于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表扬或者奖励。这样,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对同部首字的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二)通过游戏情境强化识字趣味性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游戏是他们增加自己阅历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大纲识字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游戏化教学时,过分追求课堂氛围,导致偏离识字这一中心任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所创设的游戏情境要始终围绕识字教学的任务来落实。
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在情境化的识字课堂上,教师通常容易忽视评价环节,弱化这一环节的作用,且评价过于单一和抽象,如“优秀”“及格”等。这种评价方式虽然不需要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既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也能感受到识字的成就感,使其对每一次的识字游戏都有期待,且愿意认真对待。
例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一共有14个生字,其中“嫩”“叠”等几个字笔画较多,识记有一定难度。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2~3个小组,组织识字比赛: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写有生字的卡片,在抽出其中的一张卡片之后,学生要迅速站起来进行抢答,念出卡片上的字,答对则其所在的小组得1分,进行组词再加1分;如果读音错误则不得分,此时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实践表明,将识字学习转化为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且识记效果很好。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得分最高的小组评为“最佳识字小组”,将个别表现较好、正确率较高的学生评为“识字之星”,对表现不佳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供改进建议。游戏的过程,就是识字巩固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逐渐加深的过程。可见,创设游戏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记忆、理解生字的重要教学手段。
(三)通过视听情境表现文字感召力
新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课文中的生字词都需要学生掌握。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学生要掌握的汉字数量越来越多,大纲要求的汉字识记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与此同时,遇到结构比较复杂、内涵比较抽象的生字,教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而且即便如此,学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消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识字效果较差。如果学生积累的生字越来越多,就会打击学生识字的信心。
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视听情境,在遇到比较抽象的字时,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视听情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能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音乐、动画、视频等能够将汉字抽象的内涵具体化、直观化,既有利于学生消化生字,还能大幅节省课堂时间。
例如,《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生字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滨”“栽”“踩”等生字笔画较多,形近字也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以其中的“夏”字为例,这个字相对这篇课文中的其他生字来说识记难度较低,学生也比较熟悉,但是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却很少有学生知道。这个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后启建立夏王朝,用口头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为此,教师可以将与“夏”字相关的故事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实践表明,在播放短视频之后,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大屏幕上,识字热情一下子就提升了。
再以这篇课文中的“躺”字为例。这个字属于形声字,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这个字的演变。在视听情境中,学生不再对识字产生抵触情绪,课堂推进得十分顺利。在课堂授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识字环节的视频整理起来,制作成为微课,上传到对应的班级群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针对自己不够熟悉的生字进行巩固。创设视听情境实施识字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具体、直观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识记,学生的接受度高,识字效果显著。
四、结语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小学生进一步自身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石,也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情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到识字活动中,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当然,情境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将识字内容与教学情境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识字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小学生要掌握的汉字就不能局限在大纲要求之内,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多的汉字以后,才能将学习领域更好地拓展到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菊芳.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21(4):40-41.
[2]王兴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才智,2020(15):108.
[3]王嫚.探究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中的识字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19.
[4]姚蕾.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读与写(教师),2020(2):99.
[5]张爱凤.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99.
[6]朵晨晨.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伊犁:伊犁师范大学,2020.
[7]张东惠.关于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华少年,2020(1):84-85.
[8]冯贤翠.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商情,2020(5):202.
[9]乔志霞.关于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