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 史晓东

[摘 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英语要以主题为统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形成整合性、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小学英语绘本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能给予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应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次递进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提升学习品质,从知识目标转向能力和素养目标。

[关键词] 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教学实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能有效落实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英语绘本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关键资源,它有着生动的语料和形象的图片,学生能在阅读中充分感受语篇的情感价值,全面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在语言和思维的碰撞中获得精神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深入解读文本主题,整合课内外资源,精心设计丰富多元、螺旋上升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获得主题意义的感知和理解。本文结合丽声分级绘本Sara’s medicine,探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究主题意义的有效策略。

一、精准分析,建构主题

教师以语篇为单位,研读分析文本主题,通过What—How—Why的形式,深入解读绘本的语言内容、主题意义、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写作意图,为后续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丽声分级绘本Sara’s medicine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范畴,隶属“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生活与做事”主题群,也包含“家庭与家庭生活”“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与解决方式”等子主题内容。

(一)What:主要内容和主题意义

绘本语篇为日常对话,讲述了Conner和朋友James帮妈妈去购物,顺便帮生病的妹妹Sara买药,但是不小心把药忘在药店,Conner和James去找没找到,最后药店工作人员把药送到Conner家的故事,传达了“友好互助”“主动帮忙”的主题意义。

(二)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

绘本对话为比较典型的日常对话,语篇用一般现在时讲述故事。绘本情节曲折生动,其中有很多生动的对话,也有很多经典的留白,学生在观察中猜测,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有期待又有深思。

(三)Why:写作意图

Conner和朋友James去了不同的商店,如“chemist”“supermarket”“pet shop”等,通过不同的购物情境的互动对话,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学会购物,在生活中学会“友爱互助”。

二、情境创设,激活主题

在读前阶段,教师应紧紧围绕文本主题,设计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激活绘本中的语言情境,并且巧妙设计问题,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唤醒学生的语用储备和背景知识,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歌曲共唱,引生入境

学生是探究主题意义的主体。在阅读前活动中,教师紧紧围绕文本主题,挖掘课外学习资源,和学生共唱Let’s go shopping英文歌曲,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所,如shop、supermarket、the toy store、bakery、the candy store、the cake shop、the bookstore,找到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意义联结,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为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做好充分准备。

(二)唤醒已知,激活语用

在引领学生走入主题情境之后,教师应设计真实有效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购物体验。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唤醒学生的语言认知。教师询问:“What shops do you know?”“What things do you usually buy?”“Before shopping, what things do you do?”“Do you like shopping?”鼓励学生围绕“Shopping”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享,为学生后续的语言学习提供方向。学生回答:“I go to the fruit shop. I usually buy some apples and oranges.”“I usually ask my Mum.”“I usually make a shopping list.”充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制作清单的好习惯。

(三)观察联系,激活主题

在小学英语语言学习中,观察图片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也是培育多元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英语绘本的封面和插图通常蕴含故事的关键信息,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非语言信息的隐性内涵,引导学生悉心观察绘本的封面插图,鼓励学生从封面中获取故事人物、场景、事件等关键信息。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Can you guess what’s wrong with the baby?”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在细节处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读图得出:“I can see a mother, a baby and a boy.”“I think the baby is ill.”接着,教师借助PPT放大妈妈递给Conner的纸条,问学生“What does Mum give Conner?”引出“Shopping list”的概念知识,促使学生通过制作清单这一方式规划生活。

读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对非语言信息的处理能力,教师在设计观察联系的活动中,应有效借助“Who、What、How、Where、When”等疑问词,对封面的事实信息进行自主提问或积极预测,从而在问答中发展学生预测与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文本解读,探究主题

读中环节是学生深入文本语篇、探究主题意义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巧妙设计丰富多元、层次渐进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链条的有效驱动中提升思维品质,在小组展示的合作探究中形成学习能力,在积极推断的辩证评价中激发深层思考,从而形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

(一)问题链条,点拨技巧

在读中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Shopping list”上面的内容,询问学生:“What things does Mum want to buy?”鼓励学生在插图中寻找关键信息,学生得出了“Mum wants to buy milk.”“Some bread and vegetables.”“Sara’s medicine.”“Pet food.”等内容;接着,教师又询问:“Why can’t Mum buy things?”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事中的关键情境,感知“Sara is ill.”的故事情节,丰富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利用有效的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逐步梳理故事主线,了解故事梗概,提升相应的阅读技能和策略。然后,教师提问:“Where does Conner go?”引导学生在精读绘本的过程中,带着问题给Conner去的商店进行排序,鼓励学生在完成“Order and say”的任务中,逐渐梳理故事脉络;学生通过“First, they go to the chemist. Next, they go to the supermarket. Then, they go to the pet shop. Finally, they go home.”富含逻辑性的表达,获取Conner和朋友购物的商店地点,鼓励学生完成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并积极进行语言输出表达;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Shopping list上面Mum想要购买的“milk、bread、vegetables、Sara’s medicine、pet food”等商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商店选择合适的商品,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全面感知绘本故事内容。通过教师的步步追问,学生已经清晰地探寻到故事脉络,接着教师抓住故事中“Conner出门第一件事情就是给Sara买药”这个细节,问学生:“Why does Conner buy Sara’s medicine first? Why don’t they buy pet food first?”巧妙地抓住时机提问,引领学生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上下文,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得出“Conner cares about Sara.”的结论,为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夯实基础。

(二)合作探究,厘清脉络

在Sara’s medicine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Conner和朋友购物这一情境,设计补充故事留白的活动,激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表达;使学生通过灵活的语用实践,逐步习得故事文本中的核心语言,领会文本的主题内涵。为此,教师展示Conner和朋友去药店买药的第一个情境,引领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购物用语,鼓励学生在情境问答中生成语言。接着,教师充分拓展后面“In the supermarket”“At the pet shop”两个购物情境,设计小组探究的活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故事中Conner去购物的生动场景,引领学生进行丰富且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有一组学生的角色表演如下:

【In the supermarket】

Shop assistant: 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Conner: I would like some vegetables for my Mum.

Shop assistant: Here are some vegetables for you. Anything else?

Conner: Some bread and milk, please.

Shop assistant: Okay. Here you are.

Conner: How much are they?

Shop assistant: Thirty yuan, please.

Conner: Here you are, thank you.

(三)积极推断,探究主题

小学英语绘本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语言内容,且具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能在引人入胜中揭示故事的主题意义。因此,在本节绘本阅读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片环游中猜测故事的走向,让学生仔细观察绘本插图,发现“Sara’s medicine is lost”。在探寻绘本故事的情节转折点时,教师询问:“How’s Conner now?”引领学生观察Sara在Mum怀里难受哭闹的画面,体会Conner懊悔的心情;随后,教师让学生讨论:“What will Conner do then?”思考Conner接下来会怎么解决药丢失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语言支架得出观点:“He will find Sara’s medicine.”“He will buy it again.”有些学生基于平时的生活经验,甚至提出“He will order take-out”。教师启发学生积极预测,有效地锻炼其语言和思维,鼓励学生步步迈入故事发展的高潮部分,让学生的焦急和疑惑情绪达到极点;接着,教师询问学生:“Where’s Sara’s medicine?”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推断,在开放性问题的驱动下深入代入人物角色,在积极联想中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更加全面、深层地体悟绘本故事内容。最后,教师揭示故事的结尾——“The doctor found the medicine. And he takes the medicine to Conner’s home.”这样惊喜却又满含温馨的结局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帮助学生深层领悟“友爱互助”“主动帮忙”的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