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维共建对策
作者: 张善莉[摘 要] 面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尽理想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敢于直视问题,并基于学生发展的重点方面,进行多个维度的课堂建设。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可知,教学宗旨、教学内容、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指导方法几个维度的共同发展,对于高中英语课堂建设具有显著的效果。现分别对这几个方面展开思考,让各个维度协同发展,实现最终的对策优化目标,这将有利于维持课堂的整体性,保证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中提到:在高中英语课程中,具体目标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等,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取得应当成为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在可以体现出综合特征、关联特征、实践特征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付出努力,突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维共建优势,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各项具体学习活动中受到启发,而这也将让学生基于语篇研读自主回答What(文本深层含义)、Why(文本特征和内容结构)、How(文体形式和修辞手法)等问题。
一、清晰认知教学宗旨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多维共建对策中,清晰界定与认知教学宗旨是收效的前提条件。依教学要求与教学经验,如下几个方面的宗旨是值得重视的。
其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核心。语言能力意指在社会环境之中,用听、说、读、写等方式完成理解与表达任务的能力,参与者在此过程中自然学习与使用语言,产生正确的语言意识与语感。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活动之中,应当整合不同的语言技能,将相应的学习任务完成好,从而实现语言能力提升的宗旨。例如,译林牛津版教材中所设计的Task板块,便较好地体现出了这一趋势,其中结合了一些富于理解性技能、输出性技能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听、读、看等操作后,进行针对性的说、写类输出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改善。教师可据此整合不同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其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学习能力,即学生能够积极应用、主动调适当前的英语学习策略,并对学习渠道做出拓展,让自我认知、交际、情感策略符合具体的学习和探究要求。教材中的self⁃assessment板块可以说明这项能力的存在价值。在这个板块内,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进度加以理性评价与反思,并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从而配合教师优化自身的语言学习。
其三,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难点。思维能力是有关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的专属能力,具有发展的可能性,教师特别需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即教师既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剖析、研读文本,应用常规思路完成阅读过程的审视,又要鼓励学生勇于得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自我思维能力。关于这一点,可以以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中School life in the UK的内容为例,该部分内容重点讲述了英国的高中生活。对于此类文本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或者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国外校园生活同国内校园生活相比,是否一定会轻松舒适呢?如果未来你有机会在二者中间做自由选择,你会何去何从呢?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会意识到,国外校园生活并不完全轻松,但也有同学表达出乐于以交换生的身份体验国外教育的观点。无论哪种观点,基于阅读内容的学生见解都应当受到尊重,同时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
总之,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维共建对策基础,上述几项教学宗旨应当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此后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做的一切努力,均应当以其中一项或者多项宗旨为着眼点,让多维共建目标更清晰、方法更明确。只有这样,接下来的牵引任务内容的提出、思维引导问题的设置等才会更有意义。
二、明确牵引任务内容
在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好任务内容的清晰牵引,如首先须设计足够立体化的任务。高中生进行英语文本阅读时,经常用到如预测、略读、细读、寻读、主题句寻找、篇章结构分析等阅读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阅读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策略并非永远同全部阅读篇章相适应,教师应当在教学时从文本内容出发,给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阅读任务,用以牵引并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例如,若文本较长,教师便可以将其中的重要人物、地点、事件等列于表格之中,让学生依表格寻找答案,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捕捉作品里的time、place、date等关键词,使之比较顺利地完成阅读。若阅读文本的故事性较强,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式阅读活动,先阅读一半乃至一段文本,对后面的内容做出猜测,并持续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在此期间,若有生词出现,教师可要求大家从上下文出发猜测词义。
为实现任务内容的牵引功能,除了设计足够立体化的任务,教师还要突出阅读材料的实用特征,即应在给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阅读材料后,帮助学生进入交际任务训练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其语言、学习、思维等多项能力。例如,若阅读文本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利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文本内容,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此类活动之中,学生与英语相关的各项能力将得到逐步提升。具有实用性的文本不必强求一致,像议论性文本、科技类文本、英语杂志及新闻报道等,均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合理的应用。
三、确立思维引导问题
对于阅读思维具有启发意义的引导问题,是多维共建中的主要角色。在高中时期,英语阅读教学本来就是重中之重,可是如今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课堂提问方面往往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往往与学习的理想要求相去甚远,所提出的问题艰深晦涩,设计的问题层次不够清晰,而信息提取的聚焦程度不深,过多只需要以“Yes”或者“No”来回答的问题充斥课堂等,这些都是应该规避的情况。教师如果任由此类模式继续发展下去,则不但不会收到多维共建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建议让思维引导问题贴近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接下来即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分析怎样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提问。高中生在较长时间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所设计的与阅读相关的问题,若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是最好的,这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其潜能得到挖掘,配合其他维度共建优质高效课堂都会有所帮助。而若想确保问题和生活相贴近,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阅读文本内容有透彻的分析,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例如,在面对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内容时,其中Task部分,需要学生基于阅读任务尝试给外国友人写一封信,教材中所给出的材料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和学生一同思考写信所需要的经典句型,接下来引出火锅这一传统饮食,并提出与之对应的问题,例如:What is hot pot?When do people eat it?What is the history of it?Why do Chinese people love it so much? Could you name some famous hot pot restaurants? 由于这一传统美食老少咸宜,是学生既熟悉又喜爱谈论的话题,在教师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后,班级气氛将迅速活跃起来,学生能够从阅读内容出发踊跃发言,从而高效完成训练任务。
总的来说,在英语阅读教学期间,挖掘主题意义并使提问与主题相匹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使其他几个维度融入其中,共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进步、思维品质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主体介入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维共建视域下,学生既是服务对象又是参与主体,学生的介入是否积极有效,将直接关系到多维共建的最终效果。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以主体身份积极介入课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巩固阅读基础。如在所有的语言中,词汇都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要素,若学生词汇量不足,则阅读水平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出现不能清楚理解文章含义、阅读自信心受到打击等问题,不利于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可从强化学生词汇记忆的角度着眼,让学生顺利掌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3000~5000个基本词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从统一的词汇学习计划出发,让学生分别完成拆分细化的具体学习目标,如可根据教学时间、词汇数量等,制定要求学生完成的每个星期词汇学习目标,并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这将使学生拥有高效阅读学习的坚实基础。
在学生巩固阅读基础时,教师可以给予其个性化的阅读指引。由于文本阅读自身拥有多样化的特点,即便对于同一文本来讲,不同学生在阅读后也完全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期间,特别留意个性化阅读的引导,依靠设置有关问题的做法,促使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独立的、深入的感知。例如,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Growing pains这一语篇,主题语境在于对人和自我的阐述,语篇类型为议论文,重点说明了青少年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由于文本已经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关联性问题,例如:How well do you know about yourself?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our growing pains? What are your growing pains? Are they dealt with?等等,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从问题出发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思考,这对于学生主体的积极介入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五、突出教学指导深度
从教学维度来看,教师应当保证具体操作方法更具深度指向功能。现仅以学生思维能力与文化意识两项进行说明。首先,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中具体包含了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多项能力。教师可直接将教学方法与学生思维养成需求相联系。例如,在译林版教材中有School life in the UK这一Extended reading阅读任务,其中涉及英国高中校园生活的知识。对于这一文本,教师便可视情况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尝试探索国外校园生活和国内校园生活有何差异。
其次,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培养,也是教法维度下课堂优化的一种合理选择。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期间,应当关注学生在文化知识、文化习惯、跨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例如,译林版教材中包含了多篇以友谊为主题的阅读文本,其中有一篇用论坛发帖的方式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群体的交友困扰,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和阐述。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Do you have the same problems with Amy, Cindy and David?或者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rs and theirs?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其宗旨在于突出阅读内容和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得以从文化意识角度突破自我思维局限。再如,教材中有一篇作品改编自英国人弗朗西斯·培根的《论友谊》,教师在教学此文时,可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西方文学作品,并做出对应的比较、分析、鉴赏、判断等,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交友观念的异同,同样能够显示出教法维度下的课堂优化作用。
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可谓重中之重,但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却存在学生发展方向不对、力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任务的失准、学生的消极、教法的偏颇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教师综合衡量,分别补足各个维度的短板,共同维护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理性审视自我的真实状态,并配合教师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姜宁.浅探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的有效措施[J].英语教师,2020,20(2):72-75.
[2]郝中堂.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1):101.
[作者简介]张善莉(1982— ),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