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儿童诗歌社团建设的探索

作者: 吴彩凤 苏柏榕

儿童诗歌社团建设,是一种以儿童诗歌为载体的新型课堂组织构建。它利用社团活动,构建儿童诗歌读写的学习共同体,以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玩”中进行儿童诗歌朗读与创作,进而探寻新颖有效的儿童诗歌读写教学模式。

一、价值

(一)挖掘特色鲜明的社团建设内涵

在以往的社团建设、第二课堂及课后服务的开展中,部分教师仍采用陈旧、老套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得教育浮于表面,学生无法与时俱进,难以真正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及获得思维上的拓展。社团建设的内涵非表面上的形式创新,而是隐藏在教学内容的深处,体现在给予学生启发性思考、长远发展的内在力量。挖掘特色鲜明的社团建设内涵在儿童诗歌社团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持续提升丰富的社团建设价值

儿童诗歌社团建设的长久发展离不开持续提升丰富的社团建设价值,而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协作才能稳定提升。一是需要校方有序的内部管理。学校需要合理安排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有条理、有规划、有准备的社团管理才能避免社团建设形同虚设,真正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需要教师孜孜不倦优化教学。学校要在应教尽教的前提下,确保学生在校内都能学足、学齐、学好,实现教育回归学校,学习回归课堂。社团教学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日常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更多形式、更多类型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需求。

(三)有效优化社团建设的实践体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诗歌社团在建设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应有效优化实践体系。开展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和机会,学生才能够自主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听从教师单一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二、期待

(一)儿童诗歌要注重活动化

以教学的“活”、学生的“动”为目标,将学生主体性活动与第二课堂教学相融合,真正做到学生以兴趣为导向,主动探索儿童诗歌的读写创作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组织活动的形式,例如:如何适时、适地、适当、适度地开展各种活动,也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即做好学情分析,充分考虑学生可接受实施活动的程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活动化”做到极致。

(二)儿童诗歌要体现游戏化

在实践中保留游戏的趣味性,将儿童诗歌与游戏任务有机结合,使教学实施与趣味课堂有效融合。具体表现为诗歌角色诵读配音秀、童诗续写、身临其境童诗编创等适合小学生的游戏化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上学习与应用儿童诗歌,持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游戏化”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三)儿童诗歌要凸显生活化

在儿童诗歌的生活化教学中,将生活融入儿童诗歌教学。素材源于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回归生活本质,感受在生活中学知识的乐趣;在生活中创设诗歌情境,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使得儿童诗歌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儿童诗歌注重生活化,为儿童诗歌社团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丰富了社团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创新模式。

三、路径

(一)重视社团的指向性与辐射性

学生是社团建设中的学习主体,教师是社团活动的组织者。辐射性是指管理者在进行儿童诗歌社团建设时注重推广与宣传,将这种模式系统化,这样才能促进社团建设越来越完善。

第一,在实施儿童诗歌社团建设前,应当先明确这个社团的建设理念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以便教师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前瞻性、有指向性地开展社团建设。

第二,管理者在制定建设方案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水平以及思想认知。从学生的素养需求角度入手,选择既与学生认知程度相近,又符合辐射推广的社团建设类型。

第三,社团在实施建设时要有所侧重。社团在实施建设时应利用好第二课堂的主阵地,打破课堂的局限,重新组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结构。

(二)注重对教师的帮扶和指导

儿童诗歌社团建设以多技术融合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团活动,不仅能以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在“玩”中进行儿童诗歌朗读与创作,更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高效提升素养。

管理者应当注意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社团活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中自主地参与学习、思考、交流、感悟。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疑惑时,给予指导和培训。

在儿童诗歌社团建设中,教师应以创新者、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设计社团深层次的活动,在社团教学中做到随机应变。当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缺失灵感时,管理者应为组织社团建设的相关人员提供帮助,为社团活动与教学理念的融合保驾护航,从而促使儿童诗歌社团建设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吴彩凤,广东湛江市第八小学;苏柏榕,广东化州市官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