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足球

作者: 许慧清

大学期间,我曾读过一本关于班主任的书,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并不是每一个班级都会成为班集体,班集体是在班级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意识、共同情感的群体。班集体一定会体现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人都能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在那时,我就想,未来有一天我能否将一个班级塑造成为一个班集体呢?后来成为小白鸽班的班主任后,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直到那次班会课后,听到孩子们对班级的评价,再想到他们平时的表现,我觉得我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班集体的样子。

可班集体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需要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二年级时因为疫情的反复,学生连学习习惯和每日常规都难以落实,更不要提班集体的建设了。转机出现在三年级的秋天,年级的足球赛拉开帷幕。在这群8岁左右的孩子当中,跟着父母看过正经球赛的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孩子对足球一无所知,我亦如此。所以最开始,我也只是把足球赛当成了一次普通的年级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参与精神,我们不出意外地迎来了惨痛的两连败,直接出局。

两次球赛的失利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场球输球之后,班级爆发了十分激烈的同学矛盾——推卸责任、互相指责。上场的球员互相指责对方接不到球、跑得慢、技术差,就连啦啦队员也指责起球员来……看到这样的局面,我既心痛又自责,是我没有让孩子们认识到,一项集体运动的核心就是“团结”,一支优秀的球队,一定是建立在队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

情绪爆发过后,我告诉孩子们,竞技体育中人们从来不会同情弱者,你想要胜利,想要别人的尊重,就要努力变成强者,而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不推卸责任,只会专注于自己的问题,不断精进。于是,我们便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总结足球赛失败的原因。通过讨论和观看一些经典的比赛视频,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想掌握球权,每个人都想做把球踢进球门的英雄,却忽略了配合,更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弄不清自己应该身处什么位置。在场的球员如果不能各司其职、拧成一股绳,那只会败北。当孩子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便发起了一个倡议——建立班级足球队。让孩子们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足球场上丢掉的面子,要在足球场上找回来!

倡议一发出,便得到了男生的一致赞成。我第一次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了对某一件事势在必得、充满激情的目光,他们的心中也第一次有了“集体”的概念。可见,运动是有魔力的,尤其是像篮球、足球这种团体运动,就是培养集体意识的沃土,但足球的神奇魔力远不止于此,班级里的每个人都在因此而发生着改变……

足球,让孩子们学会了“光明正大地赢和体体面面地输”,也让每个人把责任的种子种在心中。

比如小瀚——养成系队长,班级凝聚力的强力胶。小瀚是一个品学兼优却自尊心极强的男孩,完美主义是他的标签,歇斯底里是他的常态。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他错了一道题扣了2分,而同桌却全对了,气得小瀚把试卷撕得粉碎,并从此视同桌为头号敌人。但小瀚是在校外学习足球的,算是唯一懂得足球规则、有足球基础的人,所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任命小瀚为足球队长。

在小瀚刚上任的时候,我每天都不放心,害怕他与别人起冲突,害怕他情绪失控。可没想到,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并没有烧到别人,却把他自己的一身傲气烧没了。小瀚回家当即和父母表态,从此之后我们6班的足球重任就落在他身上了,他一定要带领班级球队走向胜利。当晚他就和爸爸一起制作了班级训练计划,还写了一份足球队的规章制度,“不能指责他人,不能嘲笑队友”列在了前面。

不仅如此,小瀚还坚持每周去训练三次。听小瀚的妈妈说,自从有了班级足球队,他在训练的时候更认真了,每次都催着妈妈早点去球场,下课也不忘一直跟着教练问问题,只想把教练传授的技艺全部记下来,回来教给班级的同学。小瀚也真的做到了自己的承诺,每天中午都利用午休时间,带着这些足球少年训练体能,讲解战术。他还不断打磨自己的球技,经常跟爸爸去跑步,提高体能。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足球队成立半年后的春季运动会上,小瀚就夺得了50米短跑的冠军。我也经常在班级跟同学们肯定小瀚的付出,我想,一支团结的球队,一定少不了这样一个有责任心又严于律己的领袖人物。

小瀚在足球队中的担当也让他成功当选了班级的中队长。他的情绪管理也越来越好,能真心赞美比自己优秀的同学,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奋起直追。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班级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每次参加完学校的会议,也都在班级积极落实。在小瀚的带领下,6班获得了全校第一个“爱校卫士”的表彰,还成了第一个照顾小猫的班级。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领头羊的影响下,班级的中队委也事事以班级和同学为先。卫生委员自愿每天留到最后一个离开;组织委员是个柔弱的女生,也能在足球赛、运动会的时候自己扛起一筐水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初具规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力量辐射到每个同学。慢慢地,同学们都会有意无意为班级、为大家付出。延时班的同学每天走之前都习惯性地回班级看一眼,摆摆桌子扫扫地,如果老师的电脑没有关机,也会主动去断电;放学时,出去拿书包会顺便帮周围同学把书包带进来;有人请假了,值日生自动就帮他/她把活儿干了……

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班级了。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携手进步的班级氛围,谁会不喜欢呢?

足球,让大家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优点,也包容着彼此的缺点。

比如刚子——心宽体胖的外表下有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刚子是一年级刚入学便被心理老师诊断的ADHD特殊儿童,易怒敏感,不善沟通,最常用的“技能”就是掀桌子、扔书包、打同学。因为刚子的存在,有的家长在一二年级阶段还向我表达了担忧,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在我准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申请陪读时,足球又一次施展了它的魔力。

胖胖的刚子原本不喜欢运动。可有一次小瀚带着大家训练时,刚子从足球场穿过,突然一个足球飞过来,眼看就要打到后面的同学了,刚子竟然一个箭步上前稳稳地抱住了球。小瀚激动地称赞刚子是一个守门的“天才选手”,问他想不想加入足球队。刚子犹豫了,因为他不爱动。小瀚鼓励他说不需要跑动,就像刚才那样把球守住就可以。于是,刚子懵懵懂懂地答应了,从此成了球门前的一座石狮子,稳如泰山。可三年级的孩子哪有什么射门的准头,一中午能有一两次把球踢到门框内就算是运气好了,刚子总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球挡在门外。每当刚子一个大脚把球踢出去时,他都会开心地大笑。每次回到班级,小瀚和其他同学总会夸刚子守门守得好,这让刚子更有自信了。看来,积极的肯定——哪怕掺了点善意的谎言,也能让人获益。

自从加入了足球队,刚子就有了和同学们沟通的契机,孩子们也不再把他当成易怒的小怪兽,而是觉得他胖胖的小肚子可爱至极,逐渐开始接纳他。现在的刚子是全班的宠儿,他总是眯着像月牙一样的眼睛,给同学们搬水、搬加餐、抱试卷。但他有时候还是爱生气,这时候,同学们会马上用哄小孩的语气说:“刚子,你最好了,我们可喜欢你了,别生气了好不好?快,我们一起去玩!”刚子就会立刻平复下来。

足球,让人勇敢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克服心中的恐惧,成为更好的自己。

年级足球赛的赛制规定,上场队员里必须要有两个女生。我还记得,第一次足球赛之前,我为了说服小刘和小郭两个女生上场,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在场上,女生的畏惧心理总会让她们在看到球来的一瞬间不是接球踢球,而是蹲下来躲球。作为女老师,我十分理解女生的这种表现,所以也从未对她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我只是觉得有两个女孩勇敢地站上去,尊重游戏规则就好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足球的关注点只放在了男生身上。但小瀚比我强的是,他竟然对女生开启了秘密训练。小刘和小郭的优势就是她俩的身高高于班级所有的男生,当然也高于年级里绝大多数的男生,所以小瀚告诉她俩,球技不重要,人盯人很重要。

小刘和小郭首先训练的就是克服对球的恐惧,面对飞奔而来的足球,学会用身体去阻挡,敢于上脚踢抢,不惧怕身体碰撞,在场上稳住心态。有一次,小刘哭着回班,我以为又是哪个男生欺负了小刘。我把她叫到身边询问,她一边哭一边解释:“许老师,不是他们欺负我了,是球撞到身上真的太疼了。”我心疼地看着眼前的女孩,仅仅一个中午,就被撞到了四五次,可她一直咬牙坚持着,直到最后一下撞到小腿忍不住疼才回班休息。我说:“那要不就不踢了,别让自己受伤。”可小刘很坚定地说还要参加训练,还说被撞的次数多了就不觉得疼了,况且这是因为自己反应太慢,要是反应更快点就没事了。

小刘和小郭这两个坚强的女孩,在足球赛备战期间,每天都跟着男孩在球场上踢球。她们利用身高优势,在不犯规的情况下就可以阻挡男球员的视野,这无形中给对手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五年级足球赛,我们班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小学校区的冠军争夺战,我们和12班在最后一分钟仍僵持着0:0的比分,小刘和小郭功不可没。她们两个真的就在自己的位置上死死看住要防守的球员,小瀚交给她们俩的可是12班技术最好的两个前锋。小郭的对手很瘦小,在她的严防死守下几乎没有碰球的机会。而小刘的对手只比她矮一点,速度也更快,每当小刘被对方晃开,对方拿到球想要传出去或者射门时,小刘拦不住,就拿自己的身体去阻挡球。如此近的距离,面对对手一次次蓄力的进攻,这个勇敢的女孩忘记了身体的疼痛,只想完成队长交给她的任务。

比赛结束,小刘不再是哭着给我看她的淤青,而是仰天长笑,对着对方小球员轻轻一笑:“你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在这两个女生的带动下,班里很多女孩都成了足球的狂热粉丝,她们热情地承担着后勤和啦啦队的工作,几个女孩抱着水杯筐,拿着连夜做的横幅,还有应援的手牌,拼命地呐喊。每次中场休息,女生们立刻拿起水杯打开瓶盖,冲到男生身边让他们补充水分,这一瞬间,不正是“团结”的具象化时刻吗?

足球的魔力随着年级的升高,作用愈加凸显。班里调皮的男生为了中午能多一些踢球的时间,总会利用课间写作业,这样一来,课间追跑打闹的现象都少了许多。体育课也没有“摸鱼”现象了,17个男孩总是一齐冲向足球场,把场地塞得满满当当,玩得乐此不疲。我想,等他们毕业后,不管过去多少年,每当想起小学校园的那块绿荫草坪,心中一定都是最快乐的回忆吧?

总有老师跟我说,6班的孩子特别温暖,有人情味,还特别乐观,我总是开玩笑说:“用科学原理来解释,因为他们喜欢运动,运动分泌多巴胺,所以他们每天都很快乐。”可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给6班的孩子带来了自信、坚强、勇敢、团结、友善、包容、乐观,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纽带,把36个孩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当哨声响起,班魂就会觉醒。

今年毕业季足球赛就要开始了,小白鸽们又要向冠军发起冲击了。期待他们在绿茵场上的又一次绽放!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