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语·说“县城婆罗门”
作者: 古北“县城婆罗门”一词最红的时候,引发了“北上广”漂一族颇大的心理地震,也激起关于中国县城经济状况的热议,而现在围绕它的都是“走下神坛”等“褪色”的字眼,但它依然不失为一个颇具深度的有着社会关切的流行语。“县城婆罗门”形象地描述了县级、地级等中小行政区域间,掌握着社会资源,并拥有广泛人脉的一小撮群体影响一方的情形。“婆罗门”是印度种族制度的顶层,其下为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县城婆罗门”这番调用拼接,使掌控资源、世袭罔替的特殊群体“呼之欲出”,特别是与其对应的“城市首陀罗”一并使这种对现实讽刺的意味变得更为浓郁。
施耐庵曾言“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如今近千年过去了,似仍可为“县城婆罗门”生动的注脚。网友们一边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边为那些付出巨大努力却仍无望荣归故里的奋斗者深表同情。但评论区更多是奔走他乡的人心酸无比的亲自“吐槽”,他们之中不乏学业有成之士,即便资质平庸,选择外出谋生亦多怀揣更大的梦想,本以为虽承担着房贷、车贷等压力,至少城市提供了更优质的消费机会。万万没想到回一趟老家竟被现实“疯狂打脸”,他们在各项幸福相关指标的较量中不仅没有显露优势,反而被拉开差距。“县城婆罗门”在父辈的支持庇护下,坐拥资源,生活优渥,办事顺利。更打击“城市首陀罗”的是他们的状态非常悠闲,既没有朝九晚五的艰辛,也没有无人带娃的苦楚,真是怎一个“滋润”了得。至于本来能够挽回“首陀罗”们一点面子,即城市高端商品,也随着电商的发达和大品牌的下沉,变成“县城婆罗门”的标配。一番比较下来,“城市首陀罗”心理失衡了,一己之微,却敌不过代际继承所积聚的力量。
其实,大城市也有这样的现象,但不及“县城婆罗门”缔结网络之牢固之复杂,换言之,城市相对公平并拥有体量大得多的资源,因此还为阶层突围留存了机会。不过不同的县城间,还是存在迥异的情况。如今,真实的县城也远无前期描述的那般繁华。有人称,“县城婆罗门”并没有想象中的光鲜和无忧。无论曾经围绕“县城婆罗门”的是有关县城经济消费升级的讨论,还是针对县城阶层固化的批判,县城作为国家行政区划基本单位,其经济增长和商业活力都密切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作为基本盘,建设其健康有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始终非常重要。虽然“县城婆罗门”渐渐“退热”,但它曾提请我们注意的依然不可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