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顾元浒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能力。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输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凸显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要求,值得语文教师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探寻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3-0020-03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单课时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单篇文本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课时,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虽也能使学生学有所获,但并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教法进行深入反思和大胆创新。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语文教师为给语文课堂增色赋值,应积极探寻大单元教学路径,以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必须把握好以下教学特征:首先,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素养立意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强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饱含热情地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应凸显整体性教学的特征。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及素养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关联,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地学习。最后,应凸显过程性评价的特征。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大单元教学强调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实现学生全面性地发展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路径
(一)认真研读教材,进行教材内资源整合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想要高效开展大单元教学,必须凸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全面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与编写顺序,而后将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统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助力学生对新时期语文知识目标的学习有更深刻地认知。
首先,基于语文要素整合教材内容。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核心概念,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了更有力地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师应立足语文要素,对有相同语文要素的单元进行整合。例如,在开展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的课程教学时,本单元的语言要素为“小说体裁”,教师可将其与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等相关文本进行关联,组织大单元教学,围绕“小说环境描写”主题,让学生思考小说进行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让学生认真品读和感知作品中关于环境描写的语言,把握小说主题。其次,应基于人文主题整合教材内容。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人文主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这就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契机。教师可认真研读教材,而后进行教材资源重整。例如,在开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的课程教学时,就可基于单元“人物美好品质”的主题,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切实感知每一篇文本中人物的性格与品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大化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引领教学方向
在大单元教学中,进行教材资源的整合后,教师必须确定教学的目标,引领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挣脱传统单课时教学模式的束缚,应着重加强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而后确定教学目标,这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相应的任务,将具体的目标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面性的知识认知。例如,在开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的课程教学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大单元的学习主题为“亲情感悟”。基于这一主题,教师应立足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任务设计,着重加强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思路可分为两大主线,一方面是对亲情的理解;一方面是对友情的理解。而后设置了如下学习目标任务。任务一:让学生做朗读者,对该大单元内容认真进行朗读;任务二:让学生迁移知识经验,发挥想象,做“人间至爱亲情卷”的编写者;任务三:让学生做观察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细节见真情”的手抄报;任务四:让学生做分享者,表达自己亲身经历的友情和亲情。通过设计以上大单元学习任务,学生有效地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为“领悟亲情”,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了学习实效。
(三)搭设教学情境,组织大单元学习活动
情境教学法在当前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也符合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实施,可以以构建真实情境的方式,引领学生入境悟情,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良好情境的创设,立足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悟知识的内在含蕴,并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此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开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课程教学时,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充分领略景物之美,体会文章中语言的描写和表达效果。写作部分的题目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由此可见,第一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师可联系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实情,为其搭设“九月来到我的新校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欣赏作家笔下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学习作者的观察方式、描写手法进行文字表达。此种关联教材知识,搭设真实情境的方式,可有效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差距,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体悟和表达。
(四)立足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时,只依托教材开展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可立足教材内容,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开展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课程教学时,首先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文明印记”,文本的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建筑,培养学生成为文明的传承者。针对本单元的内容,为更好地实现大单元教学的育人目标,教师可实施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借助先进技术设备,为学生动态化呈现我国在绘画、建筑与园林等不同艺术层面的成就,让学生欣赏艺术之美,给予学生视听结合的双重享受。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时,既可使学生对作者的描写有深刻的记忆,也能通过直观性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其教学特征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唯分数论”的情况,且评价形式单一,制约了学生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多元评价方式的实施。
首先,在大单元教学中,评价标准不再仅关注学生单一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合作能力的评价。只有明确评价标准,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标。
其次,应重视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所以需要在评价中对学生整体的表现予以关注。
最后,应增加评价主体。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家长等都可参与评价。这时因评价主体不同,可使评价更具全面性和客观性,从而更好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此种重视多元评价的方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以此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知识能力目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转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积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地投入其中。大单元的教学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着重要帮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寻实施教学的路径,通过整合教材资源,明确目标设置任务,搭设教学情境,实施跨学科教学,以及重视多元评价的方式,有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为语文课堂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陈超.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J]. 读写算,2024 (27):33-35.
[2]巩艳伟.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14):46-48.
[3]朱建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J]. 求知导刊,2024 (16):110-112.
[4]于艺文.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语文教学之友,2024,43 (6):26-28.
[5]王玲香.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资源,2024,20 (2):38-40.
[6]范海燕,徐爱光.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之友,2024,43(11):19-21.
作者简介:顾元浒(1977—),男,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中学副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