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命题特点再审视
作者: 曹雪玲摘要:中考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掌握中考语文命题特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立足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针对试题的命题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考语文;命题特点;生活化
语文中考方向的变化对初中语文教学有重要影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中考试题进行仔细分析与梳理,判定各类题目的分布与比例,掌握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方向。在推进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统筹规划,培养学生立足不同的视角,形成属于自己的判断与思考,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把握,更好地解答各类试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拟对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探寻语文教学的方向和方法。
一、词、句的考查趋向具体语境
分析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发现关于词、句的考查呈现出的新特点,即趋向具体语境的运用。
其一,词语辨析类的考查主要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动词和成语为主。例如,短小语段阅读中要求学生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三个词语均为常见动词,“缺乏”“沐浴”“宅在家里”;选词填空中所提供的词语均为成语,有“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无时无刻”“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词语,并不艰涩罕见,学生只需注意其细微区别就可以正确作答。这就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多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积累。
其二,测试词语特定含义的题目仍然占据一定比重,尤其体现在考查学生古诗文词语解析的试题上。与往年相比,考查点多了提示方法的语境。有“联系课文解释词义”,有“根据词典推断词义”,有“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分析词语含义,也可以调动积累解释词意。因此,想完成好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在阶段性学习后,建构一定的解析方法与经验。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提供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在考试中精准地分析,准确地作答。另外,上述三个小题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解析能力,才能通过经验调动以及固有认知展开细化的推导。
其三,考查组织语言能力的题目仍然是中考试题的核心。测试的方向主要体现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进行合适的表达。例如,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校园艺术活动周期间,班级开展‘艺术与生活’主题活动,某小组准备推荐材料三齐白石的两幅画作。请你结合材料,从命名用意角度拟写一段推介语,代表该小组在班级交流。”这个题目使用的语言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遵循了社会热点,表达了对生活的关注,极大地凸显了命题者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视。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恰恰就是语文工具性的基本体现。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班级交流,语言应偏向口语;第二,拟写的是推介语,语言使用上应体现为对这些画作的赞美与颂扬,语体色彩上应以褒义词为主;第三,注意特定的写作角度“命名用意”。学生组织语言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方能准确作答。
与往年试题相比,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语言运用测试题从评估的角度体现了语文的生活化、工具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指导作用。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常用词语的规范使用;重视汉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文化传承;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归纳总结与积累,进而较好地表达。
二、阅读类试题的分析与梳理
(一)记叙文阅读命题走向
记叙文阅读试题的内容和布局继续保持了综合和精致的特点,注重考核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关联,突出检查了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综合使用语言的水平,评估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情况,致力于再现语文阅读世界的朴素优雅和无限乐趣。
从命题材料来看表现出以下特点:思想性强,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反映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阅读中展开审美感知,品鉴写作语言和别致风格等。
从考查应试者能力的角度来看,记叙文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感知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欣赏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倾向于从上述几个维度推进记叙文阅读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完成这道试题首先要求学生对文本整体有深入的解读。通过对“老胡”事迹的梳理,归纳出人物的品质。又如,“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这道题目则需要学生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其含义并体会出“政委就近取喻,创造宽松对话氛围,能缓解下属工作压力。政委态度乐观,对穷和富有辩证认识,能说服下属转变态度、改变认识”,进而感受到政委的独特认识以及工作能力。再如,“本文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都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尝试从情节安排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回答此类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思考与表达,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示例: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达三年,小说根据需要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等场景,穿插在现实采访的过程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这种考查方式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达到了读写结合的实效。
综上所述,学习记叙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说清楚作者描绘的人物形象,或是细化表达的故事情节等,把握文中所渗透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立足不同的视角深度把握文本,形成属于自己的判断与思考,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向的变革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首先是选材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紧扣实际生活以及相应的社会现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逻辑,探索当前形势下一些重要问题的发展趋势或是困境解决的方法。其次,强调了命题的生活化,显示了时代特征,涵盖了多样化的热门话题,充分契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这道题应引导学生阅读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解读出本则材料意在说明青菜具有“利肠胃,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的作用,强调的是青菜的药用价值。因此,“人们生活离不开青菜”这句话的表达与原文矛盾,叙述过于片面,所以C选项不正确。又如,命题“青菜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性论点,联系生活经验,把握材料主旨,实现思想意识的升华,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养成合理食用青菜的习惯等。
(三)古诗词鉴赏涉及的课外古诗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涉及的课外古诗,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析方法。古诗词教学除了对诗词本身的解读鉴赏,还应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向开放性、创新性、探索性发展。
三、关于“习作”的分析与梳理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仍然严格遵循新课标的写作要求。首先,文章应真诚地表达自己。“写作是真诚的,旨在表达一个人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因此,写作命题的核心方向应为用真诚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内容充实。其次,文章需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考试题目中涉及的思想内容、道德观点、审美趣味,都反映了学生的不同见解与认知。此外,文章要表达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发现。文学的活力来自对生活的感知,因此,写作与观察体验周围的生活密不可分。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的写作题“韧战”,以茅盾的名言为材料,提示了几个写作角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积累和生活实例提出自己的论点。红军长征、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戍边战士、体育健儿、工匠、脱贫攻坚干部、植树护林模范、缉毒警察、航天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都可以作为素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文献积累,发展社会认知,提升创新思维,提高写作素养。
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分析,了解掌握新时期中考命题的特点。语文教师应关注中考命题方向,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水平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升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刘勇.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特点、题型及答题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
[2]张丽娟. 语文中考命题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曹雪玲(1975— ),女,福建省龙岩二中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