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林燕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出了新方向。群文阅读作为高效阅读的新形式,是从单篇到多篇,由“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变的阅读教学模式,其不仅能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还能为语文课堂增添新的活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甄选文本、搭设情境、设计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路径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语文是一艘承载文化精髓的航船,而阅读则是驾驭这艘船的舵手。面对日益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果初中语文教师一味进行单篇式的阅读教学,很难使学生展开深入学习,自然难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创新教学策略始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常规,教师应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新路径,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成长发展。

一、初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价值

首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致。纵观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以单篇课文讲解的方式展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素养,也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将主题、类型相似的文章结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为阅读课堂增色赋值,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阅读学习动机。

其次,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可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这既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以讨论或者分享的方式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

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群文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观念。

二、初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合理甄选文本,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有效规避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的限制,更能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奠基。想要高效性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甄选文本。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准文本间的衔接点,选择最具针对性且主题相通的文本,将其组合在一起开展教学,以确保“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以此激活学生潜在的阅读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新闻体裁的课文时,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这类文本的兴致,并有效进行群文阅读,笔者合理甄选文本,为学生补充更为全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对新闻的结构与意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首先,笔者借助网络途径下载一些时事新闻报道,并制作成群文阅读专题,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新闻热点话题以及新闻题材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其次,笔者借助网络的优势,结合文本的时代背景及重要事件,回顾几十年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有关南渡和横渡长江事件的报道,以动态化的方式引领学生认真学习观看,以此形成以新闻体裁为主线,以同一事件为副线的群文阅读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对新闻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还可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实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搭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屡见不鲜的有效方法,通过立足文本,为学生搭设真实且符合学生学情的情境,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兴趣参与其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地创新群文阅读教学法,教师应重视情境的搭设,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立足不同文本的创作风格背景、文本类型等进行良好情境的构建,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群文阅读内容,以此为学生打造鲜活生动的课堂,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课文展现了老舍眼中济南冬天的美景,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景物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细致观察自然的态度。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想要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更好地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奠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合理选择文本展开阅读,可选择老舍先生的《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等文章,引领学生认真品读。这时,为让学生对上述几篇文章的异同之处有明确认知,教师可借助先进技术,进行良好情境的搭设,依照几篇课文的美景,分别播放直观生动的视频,为学生打造沉浸式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使学生能以游览者的身份切实感知济南、大明湖及青岛的美景。之后,教师还可借助先进技术设备,呈现几篇文本的知识框架,引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鉴赏,让学生对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描写手法、景物特征等获得明确认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切实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设计阅读议题,组织小组协作活动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甄选议题,将议题作为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核心,指导学生围绕其认真分析思考,进而强化学生学习品质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导向,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立足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议题,积极组织小组进行协作活动,使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孔乙己》一文时,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写作手法,明确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中的社会文化批判意识。依照这一内容,教师可设置议题为“百变的我”,而后融合一些相关的文本,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式的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从不同文本中了解“我”表达的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对比表格,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中心思想及“我”的作用等方面出发,认真阅读文本,并进行表格的制作和填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切实分析孔乙己、闰土以及于勒的人物形象特点,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人物的状态。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感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在小组中相互探讨和交流阅读以上几篇文本时的心情和感受,从而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内涵,理解中心思想,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创新多元教法,强化群文教学效果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重视文本的合理甄选、情境的搭设以及议题的设计,同时还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探寻课堂教学的多元形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学情以及兴趣爱好,为其设计个性化、趣味化的课堂活动,切实强化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教师可立足“杜甫诗歌的情感特点”,将议题式教学转化为项目汇报的群文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设备搜集杜甫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诗歌,并根据创作的时间对其代表作进行排列,而后对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所呈现的形式、情感表达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还包括了多篇诗歌和散文类型的文本,为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采取主题朗读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感知文本的独特魅力。此种创新多元的教学法,为学生呈现生动鲜活的群文教学课堂,能让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更深入了解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寻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通过合理甄选文本、搭设教学情境、设计阅读议题以及创新多元教法的方式,切实强化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初中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苏华玲.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路径探究 [J]. 考试周刊,2023(43).

[2]黄声豪.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2023(22).

[3]王明刚. 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 [J]. 求知导刊,2020 (28).

作者简介:林燕(1984— ),女,山东省曲阜市时庄街道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