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吟诵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张艳摘要:吟诵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读书方法。吟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格律,引导学生加强对诗词中词句与诗人情感的深入解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性记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高中古诗词教学,对传统吟诵的内涵及意义、吟诵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吟诵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传统吟诵;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传统的吟诵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逐渐被削弱,甚至被忽视。其实,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吟诵的内涵及价值
吟诵,是汉诗文传统读书法的统称,从教育的角度又称为“中华传统读书法”。它不仅是古人读书的方式,是旧体诗词创作诗歌的重要途径。吟诵,是指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长短等变化,来表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一种诵读方式,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篇目,运用传统吟诵的方法,发现传统吟诵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传统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意蕴。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传统吟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韵味,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其次,传统吟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韵律美。古诗词本身韵律和谐,宋词和元曲有固定的词牌、曲牌。传统吟诵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意音韵、节奏、语调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对古诗词的反复吟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掌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传统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形象美等。古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传统吟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古诗词中渗透着的思想与情感,在吟诵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吟诵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传统吟诵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吟诵形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
吟诵是一种古老的阅读形式,但许多传统的吟诵形式已经失传。比如,现今恢复的一些传统吟诵形式,就有唐调、江阴调等,但不论是什么调都不可能还原成古代的发音,因为语言一直在流变。传统吟诵受语言尤其是方言的影响,其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许多专家学者为恢复传统吟诵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不宜把这些吟诵形式设为规范和标准。由于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作为支撑,吟诵形式的恢复过程必然伴随着创新。既然有创新,就应该提倡百花齐放。面对这种古老而又普遍失传的诵读形式,当代人可以去探索还原,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大胆创新非常必要。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吟诵专家徐健顺教授所言:“比起标准和规范,吟诵的文化传承意义恐怕要更大。”从这个角度看,徐健顺教授倡导的普通话吟诵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吟诵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吟诵在实践中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吟诵教学方式被忽视,学生对吟诵的兴趣不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深,吟诵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吟诵的实践机会,吟诵技巧不高。
三、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韵味,激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兴趣。
只有美的事物才会对人有吸引力。教师应该重视吟诵,将吟诵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如果只是生搬硬套那些唐调、江阴调等,学生连听懂都困难,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贴合实际的古诗词吟诵资源,让学生感受吟诵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就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观看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徐健顺教授的吟诵视频。徐老师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吟诵,音律铿锵,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李白与朋友开怀畅饮的情境之中,学生很受启发,一起合拍吟诵。
(二)组织活动,体会吟诵的魅力
吕叔湘先生曾说:“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替代的。”让学生理解传统吟诵,体会吟诵的魅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吟诵活动。首先,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正确的吟诵技巧,如音韵、节奏、语调等。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懂吟诵、会吟诵。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诗词的韵律美。最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改编、创作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吟诵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吟诵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参与度高,而且有利于团结协作、互相促进。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吟诵习惯,时时处处都能吟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提高吟诵技巧。
既然吟诵形式并没有规范和标准,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吟诵创作中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伴奏和音律来做吟诵的背景。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范例。比如,山东济南国学馆采用钢琴伴奏吟诵的《诗经·周南·芣苢》,显然采用了现代通俗歌曲的唱法,但节奏优美、韵律和谐,诗与曲相得益彰。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该视频,学生们很快就能唱出来。
实践证明,在一些已经开展了传统吟诵的地区和学校,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如山西的河东吟诵,推广得就不错。在网络上看到太原市小店区中辐院学校的学生们的节目《河东吟诵——青玉案·元夕》,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内容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扬,社会反响强烈。这说明大家对传统吟诵进课堂还是比较接受和认可的。
(三)遵循规律,多媒体助力提高吟诵效果
吟诵能不能深入人心,能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还是要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后,自然会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吟诵固然是加深理解古诗词的一种手段,但它更应该在初步理解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在内容上的形式才有意义。只有理解之后,才能在反复吟诵中玩味、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如在讲完《诗经·邶风·静女》后,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徐卫东教授的吟诵视频。徐教授的吟诵不仅朗朗上口,而且配上优美的画面和背景音乐还有大家的和声,其艺术效果绝佳。
显然,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如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在听、看、说、做中提高吟诵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吟诵节目,利用现代舞台的声光电等综合功能,到舞台上去吟诵和展示。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吟诵做成有画面和音乐的视频。一方面锻炼学生,一方面也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吟诵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吟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吟诵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传统吟诵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传统吟诵在现代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tjkyblx2017/120】
作者简介:张艳(1983— ),女,江苏省泰兴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古诗文教学、“唐调”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