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点
作者: 张冬梅摘要:以学习《阿房宫赋》一文为例,立足于预习中把握阅读要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于学习中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于复习中攻克阅读难点,助力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等环节,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谏言艺术,把握赋体特点,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以赋体的形式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进行铺排描写,用夸张扬厉的手法,全面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教训。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有必要以阅读要点、方法、难点为导向,深入挖掘作者运用想象、铺叙、夸张等手法所阐述的内容,从整体结构和语言节奏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从预习、学习、复习三个角度入手,以下围绕《阿房宫赋》的阅读教学设计要点展开详细探讨。
一、于预习中把握阅读要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阿房宫赋》创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希望通过借古讽今的方式,切中时弊。《阿房宫赋》以用典的艺术手法,将恢宏的宫殿建筑描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经过论证后得出“秦统治不能久远”的结论。全文具有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其阅读要点在于把握创作背景、字词、断句、历史典故、文章主旨。
《阿房宫赋》具有篇幅长、生僻字多的特点,阅读难度相对较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从阅读要点出发,探寻杜牧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其一,疏通全文字词,标注不熟悉的生僻字,利用注释、词典或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熟练诵读全文;其二,搜索写作背景资料,探寻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杜牧的身世经历,分析阿房宫建筑特点;其三,根据教辅资料以及搜索的材料,分析杜牧的写作用意;其四,梳理古今异义字,搜索全文朗诵的断句提示,根据提示练习朗诵。
以上预习任务的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阅读并梳理文章主旨。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为学生提供有关秦朝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阿房宫建筑规模图片,辅助学生理解阿房宫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和古今异义字,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注释、词典,查找生僻字并进行预习,疏通文义。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阿房宫赋》与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典故等结合在一起,以漫画或故事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预习资料能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获得阅读文言文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二、于学习中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清代文学家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二中提到:“方奇极丽,至矣尽矣,都是一篇最清楚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细读之。”古往今来,众多爱国志士力求通过谏言献策,实现匡扶正义、变法图强的目标。《阿房宫赋》属于一篇辞赋,作者在文中灌注了无限感情和磅礴气势,杜牧力求通过谏言,警示唐敬宗不要步秦统治者的后尘。在《阿房宫赋》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文言文阅读方法,如主题研究法、情感分析法等。
主题研究法:《阿房宫赋》的主题在于揭露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通过“秦亡”的教训,提醒统治者加强统一、巩固国防。要把握这一文章主旨,可以从文中杜牧对秦朝阿房宫建筑细节的描述,以及对秦朝统治者的批判等方面入手。在主题研究中,可以从“秦朝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秦朝没落”两方面展开。学生可从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奢华建构入手阅读相关段落,了解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还可以通过分析议论秦朝灭亡和阿房宫被烧毁原因的句子,感受秦朝统治者的残暴和“失道寡助”。通过总结主题、分析成果,知晓作者对秦亡教训的忧虑,规劝唐朝统治者以秦为戒,切勿重蹈覆辙。
情感分析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杜牧在文中流露出对秦朝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后世警示的忧虑之情,由此切入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鉴赏文本、反复阅读,感受这种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情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如夸张、比喻、排比等,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进谏的说服力。杜牧也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理解其作用和效果。学生通过对杜牧的情感进行分析,可以感受文质兼美语言背后作者的良苦用心。
通过传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深入文言文中分析语言、情感、结构等,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可以明白杜牧在文中充沛、深刻的情感表达用意,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于复习中攻克阅读难点,助力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说:“……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论盛衰之理,判于此矣。末一段尤含鉴戒,读之有余味焉。”《阿房宫赋》语言富丽而不浮华,针砭时弊,风格豪放。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难免会遇到阻碍,导致关于文章的阅读理解流于表面。为了帮助学生攻克阅读难点,教师可以从复习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借古讽今的内容,解析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典故,巩固语文学习基础,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
首先,借古讽今是《阿房宫赋》一文阅读的难点,不了解杜牧在文中引用的历史故事,便很难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在复习环节,教师可以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杜牧讽喻朝政的口吻,讲述秦朝的兴衰历史。在总结和讲解结束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文中杜牧对唐敬宗的间接劝诫,如:“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王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而被后人哀叹他们,后代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则会使再后世的人继续哀叹。此句出现了四个“后人”,引用典故是秦王朝的教训,要搜索相关资料并进行复习,才能巩固对这一句话的理解,由此明白杜牧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其次,杜牧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表达了对秦朝残暴统治的批判。这句是典型的引经据典语句,也是阅读中的另一个难点。杜牧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入关之后,将秦王朝极其奢华的阿房宫烧毁的故事。这一表达方式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需要学生在复习中深入体会。在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相关故事,总结秦朝二世统治崩塌的教训,从楚霸王烧毁阿房宫的故事中,理解“成功多由勤俭,衰落常因奢侈”的道理,从而攻克阅读难点。
最后,《阿房宫赋》使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典故,这不仅需要学生有文化知识储备,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教师在复习环节,可以指导学生总结《阿房宫赋》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典故,以手抄报、思维导图、黑板报等形式,呈现自己的总结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主题班会研究文言文阅读心得,展示优秀的手抄报、思维导图、黑板报等作品,促成学生之间关于《阿房宫赋》阅读经验的共享与交流。引导学生借鉴他人有效的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逐渐突破各个阅读难点。
总之,《阿房宫赋》全文骈句散行,错落有致。杜牧用想象、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将阿房宫的华丽写尽,揭示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同时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教师在预习、学习、复习三个环节开展阅读指导,解析文言文的阅读要点,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提出有关阅读难点的攻克建议,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解析难点、指导学习,帮助学生消除文言文学习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馨.单元主题学习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以《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为例[J]. 高考,2022(20).
[2]陈爱萍.“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阿房宫赋》为例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2).
[3]晏玉平.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本特征——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8).
作者简介:张冬梅(1979— ),女,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