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探微

作者: 施影影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在高效的阅读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群文阅读目标的落地,带领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奥妙,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多个议题阅读一组材料,改变传统单一阅读的弊端,有效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新阅读方式。当前,群文阅读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选择的群文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有的教师缺乏对群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和纠正,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避免。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把群文阅读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探索高中语文构建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策略,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广泛设置群文阅读议题

近几年,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悄然兴起,展现了新颖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态,对于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初,语文教师要设置规范、系统的阅读议题,鼓励学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探索,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语文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当学生阅读了课文后,可以紧接着选择该作者的其他文章,让学生从阅读中去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讲授《祝福》一文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鲁迅的《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等作品,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鲁迅的写作特点。其次,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从文章的体裁上下功夫,选择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感受每位作者的特点,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为语文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在选择群文阅读素材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将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再次,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议题,如“民俗民风”“自然景观”等,这样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群文阅读的开展更具实效性。比如,教师以“传统文化”为议题,为学生推荐《林黛玉进贾府》《赤壁怀古》《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阅读内容,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合作探读

合作探读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关键。只有学生深入地进行合作,才能够将群文内容理解透彻,掌握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形成巧妙的体悟和思考。群文阅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阅读数量的变化,但并不是阅读的数量越多越好,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将群文阅读与学生的深度思辨有机结合,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在阅读目标的引领下,学生需要学会重组文本,按照不同的类型作出划分,在小组中进行共读和提炼。比如,讲授语文必修三“唐代诗歌”单元时,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这些古诗的相通之处,根据学情深入浅出地展示阅读内容,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由于群文阅读内容的难度有高有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寻相同共性的内容,明晰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阅读的连贯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古诗中出现的意象,获得真挚的阅读情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群文思维导图,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同主题的诗歌添加到思维导图中,诸如借景抒情类、生命教育类、人物传记类等,有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三、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开展联读

比较阅读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常用方法。指导学生对群文进行对比,围绕文章的主题、字词、修辞、表达等,辨析文章的异同点,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不会进行比较阅读,其比较的内容通常较为肤浅,容易使其失去阅读的动力。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将比较阅读方法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研读文章,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比较阅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相同主题的比较;第二类是相同要素的比较;第三类是相同作者的比较。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尝试这三类比较阅读的方法,掌握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将阅读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作者眼里,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对于同一个生活场景,在不同的作者眼里,能够产生不同的故事情节。在群文阅读时,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通过对比来联想出更加丰富的文学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比如,讲授曹操的《短歌行》一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要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目标。教师可以引入苏轼的《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苏轼旷达的情怀、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比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当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引起学生价值观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迪,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四、开展多文本群文阅读实践活动

群文阅读不仅要在课堂得法,而且要在课外得益。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原则。群文阅读活动应该体现整体性,在生动、有趣的群文议题中获得进步,把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导者,营造语文阅读教学新局面。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群文阅读竞赛活动,为每一个小组提供差异化的阅读素材,要求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并将小组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文化节的契机,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演讲或者文学创作中,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和鼓励,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践行“阅读先行”的理念。古诗词阅读是群文阅读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古诗词就头疼,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创新古诗词阅读思路,选择丰富多彩的古诗词内容,实现一篇带多篇的目标,促进书香校园的构建。教师可以每天利用晨读或者大课间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诵读经典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穿着汉服进行诵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科学合理实施群文阅读总结

有些语文教师忽视了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总结,认为只要给学生布置了群文阅读的任务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就要看个人的天赋,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才能够指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负担,找到持续阅读的动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搭上“群文阅读”这列快车,巧妙设计群文阅读总结方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总结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感受,又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考查,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收获倍增。群文阅读是教育改革的产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总结时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学软件或者学习平台等进行线上的总结和评价,以全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总结中,不仅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迁移和拓展。另外,学校要对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的调研和评价,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打开群文阅读的新视野,使高中生可以轻松应对多变的世界。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开创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有利于高中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学生在面对长篇课文、深度课文时能够得心应手。高中语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创设开放式的阅读氛围,将群文阅读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兴翠.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3).

[2]赵建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2(7).

作者简介:施影影(1987— ),女,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群文阅读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