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研究
作者: 孙婕妤摘要: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可划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综合利用凝炼主题、整合目标、任务驱动、搭建支架、参与实践等方式来推进与开展大单元教学,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是新教材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深入剖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学习任务群,通过设计与实施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学习支架,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走入文本,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质变,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凝练主题,达成学科育人
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要能够统筹协调好任务、主题、情境、评价、学习活动等多个组成关键元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主题的凝炼与把握。在主题引领下,教师要发掘单元主题与各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确保所创设的情境、设计的任务、组织的活动都围绕主题来进行,这样才能还原学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界限,统整小说单元、古典讽刺小说和必读名著等学习内容。可以将《孔乙己》《范进中举》作为范本,这两篇小说题材相同,教师可将探究“旧时中国读书人的命运”这一主题作为学习任务群的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归纳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主人公的性格差异、作家对两个人物的态度等。以完成项目任务为途径,最终落脚于探究“旧时中国读书人的命运”的主题,揭露古代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群主题的理解。
学习任务群是一个主题项目,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与呈现,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提炼和重构,并在每个任务群下分设不同的学习主题,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与实施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
二、整合目标,播种文化种子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材编排重新划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目标体系上也要做好系统地设计与规划。具体来讲,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具有“大单元设计”的教学理念,注重整体性与综合性,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在古诗文品读大单元教学——以“活动探究,文化传承”为依托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中,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孟子〉三章》和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鱼我所欲也》为例,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孟子的阅读素材,教师可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包括孟子简介、故事背景分析、论证方法探究等,理解孟子关于“大丈夫”言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思想,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消除与古代经典作品的隔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忧患意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达成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深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学科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学科优势,这也是教师在整合大单元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的因素。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设计教学目标,串联任务问题,有计划、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育中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突出学科教学的人文性。
三、任务驱动,引导自主建构
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更多地指向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构建与实施任务群教学,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读、说、写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持续推动深度学习。
在以学习演讲稿的文体写作为方向的“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1)基于《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教材文本,回顾已学演讲词,明确演讲词的一般结构及特点。学生归纳分析,得出演讲词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头主要写“称呼语”和“开篇引题”,通常是引出话题;主体部分是表达观点;结尾部分是小结或提出希望、解决问题。(2)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演讲稿,倡议“直面青春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依据材料进行构思,表达自己的思考。(3)完善自己的演讲稿,在课下认真准备并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以这样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演讲稿、学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积极的教学反馈。
笔者认为,任务群不仅是概念性的存在,也是教学实施的一个载体。要想建构与实施学习任务群来推动语文深度学习,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目标指向意识与整体规划意识,能够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整体规划任务群设计,推动学生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意义,解决具体问题。
四、搭建支架,形成认知体系
在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时,教师要打破“单篇课文琐碎教,单元课文孤立教”的局面,结合人物、事件或情感进行整合,依托教材特点、学生学情构建丰富的学习支架,并善于借助思维导图等具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情感,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会学。
以《简·爱》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教师可设计名著有问、内容速览、角色精读、思维导图、专题探究及写作延伸几个项目任务。即在阅读前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有机会访问简·爱,向她提出三个问题,你会问什么呢? 然后进入名著故事内容与角色的分析,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从性格特点、主要事件、综合评价方面建立简·爱、罗切斯特、圣·约翰、海伦·彭斯等几个重要角色的人物档案。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以“简·爱的成长轨迹”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完成从简·爱的抗争与坚守看简·爱的处世“三观”的专题探究。最后写作延伸环节让学生写一写阅读这部名著的体会,以此来系统地建立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体系,为之后的名著阅读打好基础。
在搭建学习支架、推行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与评价密切结合起来,重视过程性评价,综合运用课堂提问、随笔练习、课堂观察、课堂反馈等方式来关注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有效建议和精准指导,提高学生的任务群探究参与度,促进课堂效率提升,真正将评价落到实处。
五、参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
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不只是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还要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基于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原则,将任务群的结构体系中加入实践活动的环节,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主题认识,解决具体问题,获得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进行“跨学科学习”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可以八年级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为例,以“不断涌现的新兴职业”为主题展开详细分析,让学生结合不断涌现的新职业阐述这些带给我们的思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在班级组织的“我感兴趣的新兴职业”交流会上进行分享与交流,深入感受职业变迁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新发展,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主体是学生活动,所有的教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无论是参与实践还是凝炼主题、整合目标、任务驱动、搭建支架等教学策略,都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到锻炼,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发生。当然,其具体实践策略不止于此,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持续深入地研究与思考。
总之,在推进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要避免对“学习任务群”形式主义理解,避免浅尝辄止的“学习探究”,避免表面热闹的“实践活动”,避免内容琐碎重复的“师生对话”,要真正遵循教材的逻辑、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来设计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22(7).
[2]刘春.任务群思想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要义[J].语文教学通讯,2022(1).
作者简介:孙婕妤(1983— ),女,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